181 这才是你的未来!(2 / 4)

经走进了死胡同,这一点在上赛季的欧冠赛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哪怕是在意大利夺下了世界杯,依旧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变?

……

四二三一或四三二一,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五中场配置。

前者最早是为了冻结像马拉多纳这样的超级十号而诞生的阵型,因为单后腰是挡不住马拉多纳这种超级球星的,所以需要两个人。

而多出的一个人,就从锋线上拿了下来。

所以,在最早,四二三一阵型就是为了防守。

但时过境迁后,足球战术环境的变革,尤其是在西班牙,经过不停的更新迭代之后,四二三一重新被赋以了跟过去所不同的战术使命。

“在防守方面,运用整合的压迫体系,所有阵线一起前移,在尽可能靠近对方球门的地方,将球抢夺回来,这就是荷兰的全攻全守。”

这也就是高位逼抢压迫战术的起点。

但随之而来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球队采取高位逼抢压迫后,类似于像托尼和亚昆塔这种高中锋就变成了鸡肋,因为他们无法提供给球队前场有力的逼抢压迫。

他们会进球,但不会防守,甚至他们不会策应,不会做球,不能成为战术支点。

这类高中锋的存在非但不能带给球队帮助,反而拖累了球队的整体战术。

于是,所有采取高位逼抢压迫的球队,都会选择另外一种类型的中锋,策应型中锋。

这种类型的中锋在防守端投入很积极,他们会在由攻转守时,第一时间投入反抢,更重要的是,他们擅长做球,擅长为队友创造出空间。

是的,他们进球都不多,但他们的战术作用非常大,甚至不可或缺。

……

高深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跟佩莱从前到后,仔仔细细地捋了一遍战术的变革和策应型中锋的崛起。

他希望佩莱能够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应该怎么做。

“其实,当年在阿贾克斯的时候,从彼得松到罗纳德·德波尔,再到后来的克鲁伊维特,这些球员的进球效率都不是特别高,只有克鲁伊维特相对好一些,他也被范加尔誉为是完美中锋的代表。”

“你可以看到,这些中锋都不以进球效率见长,更多是出任支点,甚至像利特马宁、博格坎普等人,也同样扮演过策应型中锋的角色,他们往往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策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