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法师高见(2 / 4)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634 字 2个月前

老僧在听完后也不免感慨不已。尤其是那个曾经吃过类似的亏的昙静法师,在听到唐公将意图稍作表露之后,心内更是忍不住暗叹时间过去这么些年,唐公各种手段真是运用的越发纯熟了!

当年昙静法师在陇右秦州那也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不只是陇右名刹的主持,更还担任一郡僧官都维那,整个天水郡的沙门僧徒几乎尽在其掌握之中。

可是随着唐公到达天水,他的好日子便到头了,不知怎么的就栽了一个大跟头,不只自己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偌大寺庙为唐公所夺,就连自己都难以在陇右立足,不得不遵从唐公的安排奔赴陕北。

但那时候自己栽跟头,好歹唐公也是下了饵料的。但今这些被挤兑得下不来台的所谓大德高僧,那可都是自己花钱,真金白银打窝子、然后硬把钩往嘴里塞啊!

在经过一番面授机宜之后,李泰便又让人将这两名老僧送回他们如今所居住的别馆,让他们去做那几位大德高僧的思想工作。毕竟都是沙门里边的自己人,沟通起来也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二僧回到别馆之后,便分头去拜会那几名正自闭门谢客、苦思冥想的大德高僧。说是苦思冥想,其实就是消沉自闭、逃避现实。

这一场辩论从四月八日佛诞日之后便开始,到如今已经是六月盛夏,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一次辩论都要绞尽脑汁的施展毕生所学。而入夏之后的长安城中又是潮闷至极,巨大的脑力消耗加上潮闷的居住环境,对这些高僧而言每多留一刻都是一种折磨。

然而眼下这样的情况,又逼得他们不敢轻易低头认输。眼下只要还能僵持着,他们就仍然还是受人尊敬的大德高僧,可是一旦露怯认输,顷刻间就会沦为欺世盗名的沙门败类,不只会遭到同行们的唾弃和信众们的蔑视,可能就连各自的人身安全都会遭受巨大的威胁!

须知他们这些大德高僧的尊号都不是凭空得来的,每一个称号都意味着庞大的物资捐输。能够精通佛法经义的通常都不是主持寺庙日常事务的住持僧,所以他们的称号要么是所寄身的寺庙倾尽库藏给他们换来,要么是好几座寺庙与地方豪强供养人联合出资凑起来的。

这些给他们提供资金的人,可不只是为了弘扬佛法那么简单,更是有着非常迫切和现实的回本牟利需求。一旦这些高僧们认输,那么立即就会丧失超然的宗教地位,那些投资血本无归之人必然也会将他们当作泄愤对象。

甚至都不需要辩论结束,就在当下便有一些已经红了眼的人便已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