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5 唐公高义(3 / 4)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5481 字 2个月前

永免一丁之庸。

这两种情况都是针对家中还有余丁可以继续当兵或者种田,第三种情况则就是家中已经没有了成年的丁男。唯父母在堂,又或有妻子于户,按照各种不同的情况给予实物赈济,基本上涵盖了赡养老人、改善妇女生活和养育儿女等几方面。

像是户有中男而亲长又没有养育能力的话,则由当地官府安排直送畿内,由大丞相府负责统一养育教导。

在此之前,类似的伤亡军士赈济事务,即便是有,往往也都是将主本身怜悯家奴而做的救济关照,像是这种普遍的、作为一种政令推行,则就是始自唐公。

所以当这一系列的抚恤规令公告完毕之后,整个大阅校场上先是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之后,校场各个方位便陆陆续续响起了将士们稍显凌乱的呼喊声:“唐公高义!愿为唐公效死!”

能够站在这校场上的,当然并不是这些抚恤条款所针对的对象,但是只要穿上戎装,谁也说不准会在哪一场战斗中伏尸疆场。所以当听到唐公对诸阵亡将士们还有如此周全缜密的后事安排时,无不感激涕零。

校场上乱糟糟的叩拜告谢声显得有些混乱,同时也显示出这些将士们并非是有组织的场面回应,而是真真正正的有所感怀。

李泰看到这一幕,心中也是感怀不已。身在乱世之中,如果一再强调体恤人命那就太矫情了,哪怕如今的他已经是大权在揽,也做不到完全的止戈罢兵、休养生息。

而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让这些将士们的牺牲更有价值,无论是对整个政权和世道的发展,还是对他们自身与他们的家庭。

至于这些抚恤条款,本身也不见得有多么的优厚。基本上也都是地方行政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只不过被集中起来进行更加人性化的处理罢了,就已经让这诸军军士感激不已了。

所以说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们,也大可不必吹嘘炫耀自己多么的兢兢业业、勤恳用功,大凡他们只要能够做的配得上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所得,人们就会对他们感激不尽。

一众观礼的文武官员们看到唐公与诸军将士们上下相得的画面,一时间也不由得感怀不已。

原本他们当中还有人觉得唐公刚刚入朝执掌大权,应该不敢触犯众怒的去侵夺资产以配诸军,可是现在看这种情况,似乎有这类想法的才是真正有触犯众怒的苗头了。

接下来便是大阅告一段落、诸军各自归营,皇帝和唐公也在群臣簇拥下进入大次之中,开始对诸大将进行奖罚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