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恐非良选(2 / 4)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602 字 10个月前

过这份奏表,然后便展阅细读起来,他先快速浏览一番,然后便似有所悟道:“怪不得日前崔士逊访臣多问荆州人事,原来是为的帮助西河公制定此计。”

宇文泰闻言后便也笑语道:“难怪难怪,观此行文细致缜密、凡所述及详略得当,使人仿佛身临其事,原来是有长孙尚书的智慧蕴在其中。

崔士逊旧从琅琊公贺拔太师镇治荆州,事迹虽然不如长孙尚书在治可观,但也是国中先发用政的几人之一。李伯山倒是懂得问事智者,有你两位相共提点,才使得这一计略深扣情势、也能合人意愿。”

宇文泰言虽褒扬长孙俭,但更多的还是在表达对这一份计略的认同与欣赏,眉眼之间尽是对此计略的看好。

长孙俭闻言后便垂首略作谦逊状,然后便继续阅读下去,等到通篇阅读完毕,他又掩卷沉思好一会儿,这才抬头望向一脸期待之色的宇文泰,开口便叹息道:“西河公确是国中难得智勇双全的少壮,观其运筹定计,让人大开眼界。臣虽久处荆镇,诸事览望寻常,观西河公据事而作的议论,也都不免自感旧识犹浅,谋虑未及。”

听到长孙俭对此计略的评价,宇文泰眉眼之间笑意更浓:“这么说,长孙尚书也是非常认同李伯山这番谋计?”

长孙俭听到这个问题,却是摇了摇头,转又说道:“臣所观见此文,西河公的确是观点新颖、思计奇特,但有的地方却也不免为了新奇而谋之过甚、偏于事实。

如人言物,须得概括特色但却难免失于全情,西河公即便所问尽皆智者,怕也难得全貌。军国运计,差之毫厘便是胜负之判……”

宇文泰在听到长孙俭这一番话后,神情也转为严肃起来。倒不是因为长孙俭针对此计的批评,而是意识到自己就此询问长孙俭可能是问错了人。

须知长孙俭坐镇荆州数年之久,可以说是国中对荆州情势最为了解之人,而且针对荆州的治理和未来的局势发展都有自己的一番思路和判断。

但是很明显,李泰所提出的这一系列方案应该是与长孙俭自己的思路区别极大,而且一些构想和策略与长孙俭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有些背道而驰。

从这一点而言,李泰所提出的一系列方案就意味着对长孙俭治理荆州策略的否定,也就怪不得长孙俭吹毛求疵、整体否定李泰这个进取的计略了。

等到长孙俭发言完毕,宇文泰才又若有所思的说道:“诚如长孙尚书所言,李伯山平生足迹不履荆州,即便是访遍智者,当其构计之时,也都难免虚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