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儒学科学化(2 / 3)

也不是什么归纳之学。

听到这里颜钧脸色已经不善了,只是几十年的涵养才让他没有暴怒。因为他完全没想法,高翰文这时要来挖儒学的根的。

周边的学生已经是背生冷汗了,今天听到了了不得的东西,虽然惊世骇俗,但足够刺激留够了。

沈一贯小声提醒了一下高翰文。场面静得落针可闻。

高翰文才意识到自己带入了后世知乎对线,说过头了。这可是大明,四周都是儒生。你要让大家都没有饭碗,当场就得跟你拼命。

“不要紧张,听我说完。由于儒学的完善恰好就在刚刚两个方面”高翰文赶紧改变口风。后世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早就习惯于随时调整自己的立场。

于是乎,高翰文根据上面首先就提出,验证假设前提,搞明白到底人性是善还是恶,或者既善且恶。

这里提出了不同的实验。

首先就是找足够多弃婴来抚养。给与最好的环境,决不能见到恶言恶行,看看他们长大后会不会行恶事。

其次,就是找同样多弃婴,给最差罪恶的环境,最好是监狱长大,常年与囚徒作伴,看长大后有无好人。

最后,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地区、人种、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影响。

这样,当儒学对于人性有一个牢固的稳定认知后,再去梳理后世的儒学,不符合的肯定就是后人的牵强附会,需要予以摒弃。

当然,既然有验证假设,肯定就有验证结果。从归纳法的思路,验证儒学是否会带来后的结果。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儒学最求什么样的社会。

孔子那里提倡的是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的本质是: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手段是:选贤与能,大同社会的结果表现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弱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

所以,贤与能是可以通过后面来考核的。

儒学千百年来也口头强调社会民生,言之凿凿,但考核的标准却从未公开也从不稳定。儒学如果能制定出一系列指标来监督自己的学生能够贤与能,能够实现这些社会结果,自然就能够进行归纳分析。

“指标,你是说我们民间去评价朝廷?嗯,这一点可以可以加强,京察往往流于形式,如果是民间的考核,如何不**扰呢”颜钧听到这里脸色缓和起来,但又动了一丝担心。

“哈哈,如果我们挨个去问,你过上大同生活了吗?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