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偏题(3 / 4)

锦衣状元 天子 1487 字 2023-03-05

王,烽火戏诸侯,西周而灭……到东周时,诸侯列国纷起,先有春秋,后有战国,此时诸子百家,太史公尝言,‘不别亲疏,不殊贵**,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说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第二道题目抛出。

在场孩子又傻眼了。

我们连儒家学说还没整明白呢,你上来就是诸子百家?

朱浩心里却琢磨开了:“莫非隋公言崇尚的是法家?兴王会把一个崇尚法家的举人召来教导儿子……有意思。”

提起笔,“法家”二字简单书就。

这次京公子在思索半晌后才落笔,但明显不是很确定,这道题对他来说有点超纲。

“战国末期,秦王一扫八荒六合,建不世之功业,奈何暴秦不过二世,秦末不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者,又有楚虽三户能亡秦之典故,楚汉争鼎,大汉定我华夏之威,前有文景,后有孝宣之治,其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哪位皇帝实施的策略呢?”

第三题出。

朱浩作答:汉武帝。

“到西汉末,有新莽、更始之乱,绿林赤眉为妖,幸得光武定国,再续大汉二百年江山。”

“奈何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枭首挟天子令诸侯,然西南之地,尚有王室偏安,先主仁德,常教导后主光复汉室,他曾对善、恶可为之事有过一番论断,请问是哪一句呢?”

第四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然后主昏聩,未能定鼎中原,魏灭汉、晋灭魏,司马氏仁德不修,以至中原尽丧,胡人乱我华夏,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隋主定华夏,然炀帝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以至唐高祖起兵太原,定大唐三百年基业。”

“唐太宗修仁德,魏征曾引言,以舟、水者谏于君王,是哪一句呢?”

第五题。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题目到这里已过半,朱浩回答起来并不觉得有何难道。

其实只要是一个对华夏历史熟悉的人,这些都不是难题,但问题是眼前应试者皆为稚子,这年头想获取知识的难度极大,只要没人讲,是没法自学的。

朱浩也从隋公言出题中,掌握一些规律。

听起来是法家,但实质却是儒家,将王朝兴亡跟皇帝是否修“仁德”联系起来,看似辩证,实则全是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