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换家吗?(2 / 3)

待毙,反而派人主动出击,他派人出城诱敌,后金军中计,明军斩杀了后金两名副将,备御多人,侍卫一人以及不下百人的普通士卒。

他见后金军中计,每次便派遣几人、几十人、几百人的规模,无迹可寻的有意骚扰后金,或者试探性进攻,以此来探明虚实,为突围做好准备,可惜,被占据兵力优势的后金全都打了回去。

城内烧柴不足,得派人出城砍柴,田野庄稼也需要收获,以扩充军需。

但是祖大寿数次派人偷偷出城,都被后金给活捉或者杀死。

皇太极给祖大寿来了一出“假援军”,让祖大寿来接应“援兵”入城。

祖大寿上当之后,好不容易才厮杀干净,守好城池。

然后他再也不敢轻易派兵出来,只能等着明朝真正的援军来击败皇太极。

双方交战就此停歇。

后金整個围攻大凌河的纵深有五十里,从锦州来的明军要厮杀五十里,才能迫近大凌河城。

可惜此时的辽东当真没有这般多的精锐士卒。

自从出现祖大寿夜奔之事,关宁军便被分割开来,不尽全都掌握在祖大寿的手中了。

皇太极显然是一个成长型的将才,这次用兵与后金以往战法大不相同。

后金兵骁勇,与明军相比善驰射,最利于野战冲杀。

可是在攻坚当中,纵然有楯车、有重甲步兵,可是在明军火炮的密集轰击下,在宁远、宁锦之战吃了大亏。

两次碰了大壁之后,才有了千里奔袭,又有了现在的围点打援战术。

通过持久的围困,让城内的守军陷于粮尽援断的绝境,迫使祖大寿不战而降。

后金与明军交战,数次都俘获了火炮,但是他们不习惯,更习惯用手里的弓箭和刀剑。

唯有第一投降后金的李永芳是个识货的,俘虏明军炮手之后,亲自解开绳子,一人赏千金,用来攻打川兵,川兵军阵顿碎。

但是这些都是土炮,打的又是精疲力竭的川兵,杀伤力不大,射程也不远。

可是皇太极继位后,非常重视火器,他利用俘虏的明军官兵工匠,独立自主的制作火器。

佛郎机、铳炮等皆是守城利器,对攻城无济于事,只能依赖于红衣大炮。

督造总兵佟养性带来大凌河的大号将军炮,只有四十门,火药不足万斤,储备量非常少。

在大凌河战事开始阶段,双方在围城与反围城发生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