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一帮虫豸(2 / 3)

辈子官,每年都连升**,也抵不上所罚之俸,所降之级。

尽管崇祯如此严查贪腐之事,可他也没有收到钱。

钱到哪里去了?

钱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人的手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手里。

崇祯严厉催科的结果,让户部的办事人员翘起尾巴来了。

地方官员到京上奏钱粮,都先备厚礼贿赂户部书吏,只要贿金够了,书吏们自有办法在账面上把该地的税收结清。

如果不送礼,就是已经结清的地方,也可能变成没有完成税收计划。

因此京中有一句传言,叫作“未去朝天子,先来谒书手”。

因为崇祯在皇城里仔细核对的账本,全都出自这帮书吏之手。

原始数据就是错的,他纵然核对一百年,也核对不出来真实的结果。

官被管起来,吏全都抖起来了!

因为在大明不但官员贪污受贿,凡属宦官、师爷乃至门房、皁吏。

只要职位同国家权力连上点边的,没有一个不贪污不受贿。

崇祯喜欢罢免高官,这些高官一旦进入诏狱,监狱是要收入门费的。

过一道门就交一道门的钱,要不然狱卒就不放你进监狱,别以为没有整治你的手段。

就算是在崇祯眼前,御史们到会极门投送奏本,守门太监也要按例收取三钱银子的手续费,没有钱就拒绝接收。

有的是法子,让皇帝看不见你的奏折。

反正皇帝每天批阅奏折批的老眼昏花,他能不能记住还是一回事呢。

天子门前尚且如此,大明风气可知。

有钱是大爷,没钱你就是个屁!

崇祯如此严厉的执政,不仅没有复制成功明太祖朱元璋的手段。

反倒还促成了底下大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躺平状态。

官员们面对重罚,不仅不振作起来,反倒觉醒了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真正躺平的法子。

大家对于来了公文就批“照行”,绝不多置一言,爱咋咋,只希望能够平安活到任期满了,回家享福去。

崇祯对于大明官员的贪污贿赂深恶痛绝,但好像一直也没有弄明白造成这种无官不贪局面的内在原因。

他总是想利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强硬的手腕来扭转这种贪污成风的局势。

至于用大明的监察系统监察官员,属实是**监察**,给钱我就帮你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