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如何分田(2 / 3)

五亩地,就觉得像是在吹牛逼了。

除非是粗耕。

对于农业方面贺今朝确实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要达到新中国六十年代的水平,不仅要引进高产的红薯。

还要政权下到村里,大修水利,动员百姓搞农肥绿肥。

现在的大明一个条件都不具备,只能想法子多提高田地的亩数,来补充亩产的低劣。

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了,如今山西一石粮折银多少?”

“至少一两以上。”

丘之陶想也没想:“若是山西今年动乱不停,我们再不种粮,粮价只会高,不会低。”

“行,既然分田,那就要要分为旱地和良田,良田总归才两万亩,旱地确有二十万亩。”

贺今朝按照明初户口和土地进行对比,平均也就一人四亩地的样子。

这还是将近二百多年又开垦了许多。

“都说说如何分?”

贺今朝话音落下,这良田着实是太少了,谁得良田,谁得旱地啊?

按照功劳分?

可是按照贺今朝的分法,男女老幼都有份。

“主公,莫不如良田每人分两亩,这样就有一万人能分得良田,旱田一人分四亩,足够五万人分了。”

狗头军师吉珪顿了顿又说道:“如何选择,还得让士卒自己选。”

“不,还是要抽签选,一个大队一个大队的抽签。”

贺今朝拒绝了让士卒自己选,容易出现很多漏洞,就要以集体的名义。

“十户编为一甲,十甲编为一里,十里编为一个大队。”

到时候便能政权下村,兴修水利,一个大队作为生产队,抢粪积粪也能把劲头使在一块去。

吉珪眨了眨眼睛,原来主公他早就做好种田的打算了,怨不得千人的规模编为一个大队。

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他早就规划好了,现如今一步一步的。

整个山西乃是表里山河,作为龙兴之地,那绝对是极好的选择。

就是产粮差点,但绝对比陕西要强的多。

“主公,那多出来的土地,便分给其余农民吗?”

“不错。”贺今朝点点头:

“我麾下这些分的田地的将士,无论良田还是旱地,都要划在河曲县周遭,而且组成家庭的田地,最好都在一块。

河曲内有四条较大的支流,今后要修建水利,把旱地变为水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