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天地之圆满李长生(3 / 7)

不可得,多看徒劳累。”

盘瓠的声音从远方传来,他依旧整理着堆积如山的玉简。

这些用来记录信息与文字的器物,一直以来都存在。无论是修行界还是现代对于信息的记录,是不局限于时代的,只局限于工具。

山顶洞人将文明书写在石头上,形成城邦的人书写在动物的毛皮上,随后是竹简,草纸,纸。

修行界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承载的事物发生了变化。早期会找非常坚固的灵物,最终影响后世,许多传承都刻在石碑上。

玉简算是灵物中的纸张,非常精妙的记录器物。

而越是精妙的东西,越是容易损坏。

一万个玉简中平均有一个完好无损,十几个残缺,剩下的全部都是一块石头。原因众多,大概能够分为两种,有受到外力破碎的,有长时间没有得到灵气保养消散的。

如果把这些玉简类比于一个文明的书籍,那么仙宫里一座拥有几百万书本的图书馆,基本只有几百本书幸存。还不能保证所有玉简都是有用的,大量掺杂着关于仙宫的人文历史。

后者还好,至少还能从中窥见一点仙宫的全貌,或许读几百万本书就能够将那个时代还原出来。可盘瓠越看越觉得,自己想的恐怕有些过于理所当然了。

1万年的文明历史按照文明习惯性的记录所遗留,其书籍恐怕几百亿来计算,哪怕排除掉重复的也有几十亿。参考现代,如果把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所记录的文物统计出来,也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数目。

估计需要几十年。

盘瓠如此作出判断,假设自己一个一个看过去,几十年如一日才能看完。

他自然等得起,莫说是几十年,就算是千年也不算长。阅读这些玉简,让盘瓠有一种纵观历史的感觉,他并不讨厌。

但有人显然等不及。

秋无极来到堆积成山的玉简前,四处张望,神识探出快速的掠过刻在表面的“书名”。

【论初学者如何修行?】【第一千年居民饮食研究】【我们是否真的需要电气与蒸汽机?】【道德十二经】【宗门与王朝的关系】.

盘瓠介绍道:“文明的标准就是人文历史的完善,而这需要一大群脱离生产的研究者。仙宫的行政与治安成本很低,再加上安逸的环境,让许多修行之人在不同方面进行钻研。”

“学习怎么做菜?”秋无极语气依旧的冷淡,带着一丝不屑道:“过度的安逸只会让剑变得迟钝,所以仙宫从未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