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一入临安深似海(1 / 4)

“改之,老夫听明白了?!如前来说,只能取这下策来试行,今日之所论,改之确为当时之才,虽明年的锁厅试在即,但是眼前的茶商之乱,当是如何?”

叶衡对此却颇为隐忧,原是因为,如今这个皇帝,虽是颇有古之贤君之风,忧勤恭俭,清静寡欲,志图恢复中兴之事,但是正是其如此日理万机、事必躬亲的表现,却分明表明皇帝对百官,特别是宰相的不信任,叶衡自去年登上右相之位,但是他前面除了虞允文,还有七八位宰相下野,在位十五年,几乎每两年就更换相位。

更不论宋朝皇帝所奉行的异论相搅,就是同时起用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大臣,以便相互牵制,这种目的便是巩固皇权,但如此也使得宋朝的中央的政令,难以得到彻底的贯彻实行,往往政随人息。

叶衡略为停滞后,眉眼微动,他清楚只能着眼于眼前交子务,以及官办商会一事,但是更为当务之急,便是赖文政茶商之乱。

“叶相,茶商之乱看似因地方官员贪污乱政,引起祸事,但究其背后原因,似乎有复杂的力量在其中。”

赵过根据这几日的经历分析,判断而出仅凭赖文政这伙子人,根本兴不起这么大的动乱,而且那日张伯与赖老六之间的对话也无不说明,这背后的力量是太子。

“改之,你是想说,这茶商叛乱乃是太子所策动?”叶衡对赵过所想心知肚明。

“正是....”赵过点头应是说道。

叶衡虽是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但是能在宋**取进士,又一步步从基层的县尉做到宰相,何等聪明的人,

虽然赵过说的许多,但他说的很多与当年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大同小异,鼓励工商业,整军备武,淘汰冗员,开发荒地,减少徭役,等等这些,并未是太超过这个时代的认识,而大肆购买金国的粮食,接收北地的汉民,这等伎俩,叶衡一语便听出其中的关节,算不得大事。

叶衡脸色微动,抚须不断,严肃说道,“改之,你当要知晓,这世间许多事情,远非你所看到的那般,而此事本后,似乎更为复杂,但老夫可以断定,确不是太子所为!”

“是...好教相公知晓,在下无意追究这背后之人,只是想尽快解救魏王殿下,若是只为剿匪,却也简单,只需剿抚兼之,其一派出各路的禁军围剿,而朝廷则需派出精干帅臣出任安抚使,其二是兼之安抚招安,对赖文政一伙,许之以利,则贼人自溃散。”

赵过也是读过水浒传的,宋朝对待从未停歇过的民间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