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雨临安路(1 / 6)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大宋朝廷站稳脚跟后,虽然在军事,**上屡屡受挫,但凭借尚未受到金人掠夺苏杭江浙之地的输血供养,早已忘却靖康之耻,把“行在”,临安府打造得足以媲美曾经“丰亨豫大”时期的东京城。

江南东路,宁国府去往临安府的官道上,却格外寂寥,而北国而来的秋风,跨过了长江,吹散了天上密布铅云,显得湿冷萧瑟。

此地毗邻宋金长江防线,但建康御营都统司便有五万边军,且两国息兵已久,边境榷场更是如火如荼的经营着,按照往年的说法,此时更是已近年节,往来临安府的百姓客商定然是少不了的,

而此时,本应是车马如龙的官道之上,却是人迹罕至,只看到三三两两的商贩,大多都是匆匆赶路,神色肃然,抑或是前后纵马疾驰的官府驿卒,此外便无更多闲人了,全然不似林升诗中所写奢靡之态。

此时一队百十人贩货的商队缓慢前行,其中各式各样人都有,出劳力的脚夫,干练的伙计,拖家带口探亲的百姓,或许为了行路方便,寻个照应,便结伴同行。

而他们之中一支近十人商贩队伍,显得格外惹眼,因为这一众人行路的方向皆是跟随在他们身后,而商队所行的方向则是自西南徽州府往东去往临安府,

天色渐暗,这些人行至一处岔路口,正是与宁国府的官道交汇处,跨过了前方天目山,就算是到了临安府,也就算是到了天子脚下。

与此同时,一队近百人宋军,簇拥着一架宽大精致的双轮马车,而拉车是两匹温顺健壮的棕色挽马,出现在眼前数百步远,自宁国府的而来的方向。

忽见到这等情形,商贩队伍中一些脚夫百姓皆是恍惚,马匹在大宋这边是极为珍贵,用两匹高大挽马用来拉车足以证明车内人的地位,

远远看到簇拥周围的将士,身着代表大宋崇尚火德的赤红色军服,整齐划一的行军气势,且还有为数不少的骑兵压阵使得众人皆是屏息观望,

队列最前方骑**军官显然也是注意到了这群人,只是回头用眼神巡视着行军队伍,但更多的注意力是在那辆宽大的马车上,在确认这群人没有更多异动,也就忽视了眼前这商贩队伍,策马引路。

或许是因为北边的凶悍女真人杵在长江边,经过这几十年的战和交织,大宋百姓对百十人的兵将行军倒也算镇定,

这时,商贩队伍中有个货商或是想讨好巴结般的上去搭话,攀扯些关系,正迈步向前,然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