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重塑大明官军之魂(2 / 3)

: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而他之所以这样写,又是因为经常看网文,很熟悉明朝那些士大夫的书信语气,比如,自称“仆”就是对应着阁臣身份。以前不称,是因为还没有大学士身份,如今却是名副其实。

通篇的语气,则把他织田看成了未来倭国的掌舵人,希望他出面惩罚不义,从而奠定声望。织田应该能明白这一仗的意义,那将使他成为守护天下的大名,所谓布武,也将不再是争强斗狠。

写完,

他又嘱咐王汝贤,此信可背熟了,如果有什么意外,就把他吞了,然后口头复述给织田。

一切办妥,

朱墨、李贽、吕坤,三人又去了万松书院一趟。

一路上却在想——

我这次联合信长,到底是对是错?

不过呢,无论如何,这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毕竟,织田也要履行条件,解决粮食问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最近的杭州米市已经有了不小的波动,如果到了秋收再不平抑,势必就要出乱子了。

……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为大作于细,

风高浪急,闲庭信步。

每逢大事有静气。

对这些话,朱墨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无数的险恶告诉他,越是危险的时候,越是要有一种宽闲的心态,否则很容易犯错,也容易错失一些重要的时机。比如眼下——

战前的安静阶段,如果什么也不干,反而会加剧军民的紧张。这种时候,谈一点文化方面的事,就特别容易深入人心。试想,人人听闻东海面上不安静,想到倭寇的性格,对华亭之败怎么可能默不出声?报复是必然的,一场暴风雨恐怕又要来了。此种情绪感染之下,严家的党羽很容易就搞出事端。

朱墨再次亲身参加万松书院的大讲,又亲自审定蒙学教材,与普通人围坐杏坛、讨论心学,消息一传开,立刻就像一针强心剂,让全城人安靖下来。而在这种关口上,

朱墨的心思也特别灵敏,想到了在宣大时候的饶阳郡王和吕坤,曾经给义勇讲述朱子家训和传习录。那为什么不编一套士兵的蒙学书呢?

主意刚说出来,何心隐、李贽、吕坤三人就热情大增,讨论激烈。

何心隐自然是坚持明军必须是天下人的军队,不能只是皇家军队。吕坤却心存疑虑,担忧心之道万万千千,士兵难以合一。李贽则十分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