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何心隐为朱墨上书(2 / 3)

严惩殷正茂;

良臣变法,使四民受益,望同体天地心,洗冤朱子玄。”

而此时,

越来越的百姓也都在一旁围观,虽然一言不发,却全都充满了期望。现场透出一股浓浓的悲愤之情。

海瑞定睛打量,发现为首捧着大明律这个人,三十来岁,神采不凡,有一种超然的气度,旁边两个也是眉清目秀,眼中都充满了坚毅之色。身后的那些儒生,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全都一言不发,人人手里也都攥着一本《大明律》。

“大明律、大明律……”

海瑞喃喃自语,心想:你们捧着大明律,这是最好的办法,可见这三个书生不简单,不知又是什么人?

须知,

海瑞一向最爱惜百姓,也最尊敬为民请命的人,当即上前,对着三人深深一躬,正色道:

“三位千里奔波,为民请命,海瑞钦佩至极,但不知高姓大名,又有何说法?海瑞好上达省里和内阁?”

三人知道这人就是海瑞,自然也是早已钦佩,当即深深还礼,居中一人道:“我叫何心隐,左边这位是颜山农,右边这位是罗汝芳,海大人是本朝清官之首,请受我等一拜。”

三人同时弯腰,再次给海瑞鞠了一躬。

海瑞一听何心隐,也立马想起来了。这三个人,都是王艮的门徒,但又自成一派,多年来身体力行,在江右办了聚合堂,躬行大道,在大明官场和学界名气很大,但跟他海瑞一样,名气虽大,却不被主流接受,一直都游离在民间。

而此时,

他见那么学生跟着,生怕又被传谣说造反,问道:

“何先生,这些后生是……?”

须知,

何心隐乃是当今的奇人,散尽千万家财以追求大道,自然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

些学生并不是从江右带过来的,而是江南各县的士子,有的贫寒、有的富裕,有的还是缙绅之家,但都服膺何心隐,一听说何先生来江南救民,立刻闻风而动,自发聚集到了湖州府衙。

何心隐微笑道:“海大人,他们都是不满殷正茂冤杀小民,自发来此的,都是江南各县的普通读书人。”

哦哦,

海瑞不禁诧异万分——

还有这种事?

这些人看上去只有个秀才功名,无权无势的,这就跑来跟高胡子的门人斗?今日若不是我海瑞在这里坐镇,殷正茂还不抓了你们?到时候一起打入乱党,杀头都是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