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苟到底的代王(2 / 3)

,杨选也很痛快地表态,复了麻禄的参将之职。朱墨则让欧阳安他们八个人回城。

一切就此化解于无形。

朱墨照样住在华严寺,终于睡安稳了一夜。

……

次日起来,

朱墨巡查了一番,让右卫驻扎在北城,又给杨选提议,在巡抚衙门见了其他十二卫的参将副参将。

总体感觉,这些人也没有太大问题,都是杨顺、杨博、杨选这些严家党羽裹挟起来的。说到底,大部分都算是站中间吧,谁强就靠过去,谁弱就压过去,无非就是为了个荣妻荫子罢了。

此时,朝廷的态度已经很清晰,他们自然是不敢有二话,毕竟,大同卫军受到皇上嘉奖,总是少不了大家的好处不是?

而杨选他们,这些微妙的态度变化,虽然十分痛恨,却也毫无办法,毕竟,他们已经没有势了。小阁老早已来信,认了栽了,叫大家把力往一处使,最后一击一定要成功云云。小阁老都这样说了,大家又能如何呢?毕竟,就算最后栽了、败了,也是他严家人先丢了脑袋。他们这些人无非就是罢官嘛……M.

朱墨评估了一下,自认为已经有了六七分把握。而这几天,兵部的后勤队也已经把铁锅等等东西运到城内。

看来,一切都已经安好,就等马芳、李文进、王崇古的消息了。而麻禄他们也打听到:一支三四千人的马队,几天前,曾在得胜堡以北四五百里的小石山一带出没……

对此,朱墨敢料定,一定就是马芳、李文进,他们或许已经掌握了更重要的军情,正在极力拖延和扰乱俺答的部署。但想到这里,又担心他们的安危……

……

与此同时,

代王府,气氛却出奇的冷僻安静。

这里好像是个世外之地,虽然同在城中,却对所有事情显得漠不关心。仆人们、婢女们、亲卫们,聊得也是家长里短,从来不谈城中大事。

这是代王严令的,凡王府中人,一律不准过问宣大事务。

这其实也是大明王府的常态,也只有这样,才会省去无穷无尽的麻烦。毕竟,全天下人都盯着呢!他朱家的皇族居于世人之上,享尽荣华,却没有相应的事功支撑,早已被天下人戳着脊梁骨骂了。弘治以后,朱家皇族更是经常受到百官的逼迫,有的甚至死得很惨。

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话本、大书听多了,“岳武穆枪挑小梁王”这类段子入了心。大明的百官特别喜欢跟皇族做对,只要是个当官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