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吵吵吵(2 / 3)

道为什么保住了性命,就被勒令决不允许说出去这事,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刚巧看见了驸马陆贤的背影。

今天,冒着砍头的风险把这条隐秘告诉胡汉山,就是为了让他防备着点,免得说出不该说的砍了头。

胡汉山猛然抬头,差点就忍不住的看向驸马陆贤,很快又变成像是得到了什么奇计。

大力拍了拍刘文泰的肩膀。

心里极为感动,没想到能有这么一个足够托妻献子的挚交好友。

廖世荣和侍郎长子心里一紧,真的以为胡汉山得到了什么奇谋怪计,大大提高了拜入宋濂门下的可能。

换成了别人还不那么担心,出言相帮胡汉山的那位,可是仅仅凭借治经就成为金陵前十才子的刘文泰。

宋濂站在最前面,没有注意到后面的情况。

人已经到齐了,拉开了摆在寒菊园中间的一幅山水大轴。

廖世荣等人看了一眼就知道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

胡汉山虽说不学无术,但在年幼的时候还是被老爹胡惟庸强逼着读了很多经史子集。

在看到了那幅山水大轴,明白宋濂为什么造出那么的声势了。

鹅湖之会。

宋朝淳熙二年的一场士大夫盛会。

程朱理学和陆学的一场著名公案。

宋濂考校过三人的品行以后,接下来就要检验三人的真材实料了。

廖世荣和侍郎长子松了一口气,一切都在商讨的可能里,也是他们最擅长的经学。

真要是比试诗词曲赋,两人肯定会输给写出临江仙的胡汉山。

至于经学,直接就把胡汉山排除在外了。

这可不是像诗词曲赋那般可以凭空想象,经学依靠的是十几年如一日苦读的水磨工夫。

胡汉山同样是松了一口气。

看着那些佶屈聱牙的经学就头疼,更别说每天熬着苦读了。

廖世荣为了先拔头筹,先入为主的给太子五经师留下一个好印象,用肚子里多年来苦读的学识先说。

鹅湖之会这桩公案,本来就是程朱理学和陆学一场争论,争论谁的学说才是正统大道。

廖世荣精通陆学,说起了陆学精义:“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学,最根本的争论在于格物。

晚生以为格物就是本心,是发明本心。

不一定要读很多的书,也不比忙于印证外界事物,只要养德性就能通晓事理。

成为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