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243商业是块肥肉,咱才知道(2 / 7)

,能达到**稳定的结果。

江南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土地的肥沃,使得他们积累财富的渠道,并不只是再土地上,出现了许多产业上的经营。

而且男女都要用他们自己的产品来交换自己所需的他人产品。

胡惟庸一想陛下提高商税,准是又要对江南地区下手了。

朱元璋最关心的商人的注册登记,每月一次都要上报给知县审查,而且他最为看重的就是物价。

随后将统治重心迁移到应天,并依靠此五府“兴王之地”的财力,同江南的张士诚和江西的陈友谅角逐于长江中下游。

老朱也并不试图规定某种商品的价格,而只是要求商人做到平买平卖。

他亲身经历了元末的通货膨胀,朱元璋将商业价格的稳定作为他的政权的一个主要目标。

毕竟以沈万三为代表的江南富户们,实在他**富了。

这要都是大明官府的那该多好啊?

囤积居奇,操纵地方市场、从中牟取暴利,要处以杖刑八十。

朱标瞧着胡惟庸带领一帮人前来,听着老朱诉说要上调商税的事情。

除了朱标,谁会被老朱带在身边。

经济上自给自足,妇女们呆在家里生产家庭所需要的布匹,男人们出去照料庄稼,男耕女织,村与村之间最好不要相互来往。

明初不同于元代以货币财政管理为核心的特点,而是以实物征收为主,带有明显“原始性”特征的“赋役财政”。

商业是不可能停下来不发展的。

江南对于刚刚经历战乱的新兴政权来说,无异于一笔最稳定的财政支持。

虽然目前朱标对于弟弟们属于生态位上的绝对压制,但兄弟们都长大了,各有各的心思,再也不向以前一样了。

但农村生活的现实与他想的大相径庭,女子也得下地干活,才能保证收成,至于织布什么的则是要有更加年老的女人完成,或者抽出一段时间再白天进行织布。

虽然老朱非常赞扬静止不变的自给自足的事情,但他对于商业也有一些基础认知的,也给商人一定的自由度,从事少数几种朝廷垄断商品之外的物品的收购,转运和出售。

每当发生价格争议时,要由地方官员来确定一个公平的市价。

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首屈一指,在文化地位上也占据绝对优势。

为进-一步保护消费者,他规定商人只能使用标准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