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142请问,这屋谁叫雷洛啊(3 / 7)

公经费,可以修缮牢房,打造关押器械,改善伙食,提高狱卒的凝聚力和精神面貌。

第三,分润之后,还可以把多余的钱财进行上缴国库。

至于犯人,也不能让他们白吃咱大明的牢饭,必须要让他们付出劳动才行,我看最近是有修路之类的活计,还得组织罪囚去劳动改造。

这样既不会让他们吃白饭,也能加快道路的建设,更是为朝廷省下了一笔银子。

郭主事,我这个主意如何,你给我参谋参谋?”

朱元璋听着王布犁絮絮叨叨的主意,倒是把好处都给点明了。

无论如何,都是利大于弊。

而且像是从当初他给夜秦淮出主意的脱胎换骨版本。

最重要的是,这个监狱听起来,并不像是夜秦淮那么暴利!

但是朱元璋听出来一个意思,那就是王布犁在当书吏的时候,对朝廷不给他发俸禄这件事极为不满。

故而现在当权了之后,便想发设法的给他手底下这些无法领取朝廷俸禄的人发钱,以此来让他们更好的为大明干活。

属实是我淋过雨,所以想法子给后来者撑伞的行为。

但因为在元末朱元璋被吏员迫害过。

朝廷给了治河民工食钱,但到了官吏手中,他们层层克扣,以至于死者枕于道,民工哀苦不断,最终用石人一只眼引发了造反。

朱元璋深知府官、州官、县官,府吏、州吏、县吏,一切诸司衙门吏员等人,初本一概民人,居于乡里,能有几人不良?

及至为官、为吏,酷害良民,奸狡百端,虽刑不治。

这些吏员原本是良人,但是只要他们当了官吏,沾染上权力,便会主动害民,为自己捞取更多的油水,杀也杀不尽。

这才是他最想提防的地方。

绝不能让这些蛀虫,坏了我大明江山的统治。

朱元璋自己注疏道德经的时候,自己个就得出了结论,重刑法能不能有效扼制人犯罪?

他根据实际而言,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严重刑法并没有使朱元璋得到他所希望取得的无可置疑的权威。

道德经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如今天下初定,民顽吏弊,虽朝有十人弃市,暮仍有百人为之!”

朱元璋是不惧怕杀人的,但杀了人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才让老朱十分的心寒。

权力这玩意谁都想要拥有,一旦拥有了就不肯轻易的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