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但是我要做白居易(2 / 6)

靖难之变时关于朱棣的‘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这类都是涉及重要正治事件的隐喻或预热的押韵口号,就是利用了押韵和直白的短句,煽动人的情绪。

王世风最后补充的这句关于‘劝酒’的感慨,也是类似的套路。

在普通观众眼中,那就是有才思敏捷,大智慧。

但是在对文言稍有研究的人耳中,就和顺口溜相差不太多。

至少罗思尧听后就是这么觉得的。

尤其是听到观众们的掌声和称赞后,他心中越发的迷茫。

就这?也行?

罗思尧微微皱眉,刚又准备吐槽这段似白非文的东西有辱斯文,但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

“如此便可?”

可能是被王世风的‘上纲上线’给整怕了,罗思尧已经没有了太多这锋相对的气魄,反而有些探讨意味的心态。

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对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现在夏国的年轻人所接受的教育,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

不然怎么会被王世风这种花架子忽悠的此起彼伏呢?

而面对罗思尧的真诚发问,王世风也有些讶异的微微挑眉,原本准备好的腹稿也用不上了,转而笑道“如此便可。”

罗思尧点点头“或许是我以前想的太多了。”

“罗教授现在能够想开,不也是一件好事儿?”王世风轻笑道

“其实你一直强调的古典美,传统雅并没错,因为不管是辞赋,古诗,还是章回体小说,都是我们华夏文明不可多得的瑰宝,

但是你忽略了一些事情,就是文言的出现,就是作为书面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封建特权阶级才能够享受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现在熟知的《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只是一种反应各国国情民俗的记录诗歌,更是诸侯国之间的外交辞令。

孔子为什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因为,当时诸侯外交很多东西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比如当年晋楚争霸,被夹在中间的郑国就左右摇摆,不是它当墙头草,是因为它的国力太弱,在两个大国夹缝间生存不易。

所以楚强则依楚,晋强则附晋,但是郑国在血缘上更亲近晋国,所以在外交的时候,郑国外交官会对晋国君主念诗,就是《召南·野有死麕》,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不过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郑国和晋国表态,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