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法事(2 / 4)

相会了。

他死得多惨呀!在那外洋地方,可怜他连个坟山也没有!有谁祭扫他的坟?初1十5,生辰死忌,谁给他烧香?

孙月娥想到这些,她就更加凄凉了。现在,又快到7月十4孟兰节了。按照旧习俗,这1天是鬼节,家家都供祭品烧纸放焰口祭鬼。祭家里的亡人,也施舍斋饭,祭无主孤魂。

这1天,寺院庵堂要设坛打醮,念超度经,祭各方无主孤魂。也有些有钱人家,在这1天请和尚尼姑到家设坛打醮祭奠家里亡人的,有些则就在寺院庵堂里专设这种坛场。

小户人家没钱摆这么大的排场,就使1点小钱去求寺院庵堂的和尚尼姑,在为那些大施主禀神念佛时,附加上个自家要超度的亡人的名字,这样就算是为自家这亡人做了功德,让他得以消灾,得以去转轮投生了。

这附加个超度名字的做法,叫做附荐。

孙月娥记起孟兰节,她就决意到这1天去寺院里,去本市有名的潮音寺里,为她的前夫附荐。

这年孟兰节,潮音寺要建1场大醮,为1个大施主超度亡灵。这大施主不是别人,他正是海湾市最势大财雄的包得奎家。包得奎的1个妾侍的母亲死了,包得奎要潮音寺的和尚专为那老妇人建1场醮,替那老妇人做功德。

孙月娥去潮音寺,对管事的和尚说要附荐个亡灵,这是和尚们的额外收入,自然无有不肯之理。当下问明了要附荐的亡人的姓名,记了下来,写了个灵位,供在正坛旁边附设的另1个灵坛上,那是专为附荐而设的灵坛,到正坛做法事时,附荐者的家属就在这附设的灵坛前致祭,这是借了正坛上那场大功德的光。

这法事是晚上做的。7月十4天黑时分,孙月娥换了身素衣服,去到潮音寺。这时,寺里的大殿上,已摆起祭坛,摆起纸扎的金桥银桥纸人纸马等等物事,陈设了供品,点上香烛,等着包家那姨太太来,就开始做法事了。

大殿旁的1间偏殿另设1个祭坛,也设了供品,点上香烛,上面设着许多灵位,这是附荐的祭坛。孙月娥见这景象,已是忍不住心酸。她拿出条白头巾,包了在头上,这头巾前面还有1块麻纱做的白色面幕,把脸也遮住了。这装束是个哭丧妇的装束。孙月娥装束了,点起1炷香,就去祭坛前,向她亡夫的灵位上香。这时,

1阵鼓钵之声,吹鼓手吹起管子和笛子,和尚们敲起木鱼,唱起:“万德园融相好光,紫霞碧雾降坛场。”几个婢女和仆妇伺候着包得奎那妾侍到了来,这法事就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