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我们要做的,就是趁此机会狠狠宰他一刀(2 / 4)

耳鬓厮磨的,让人家怎么心静?

煎熬。

终于熬到头了。

李东方丢开笔,掰开小太平环抱着他熊腰的手,躺在了小床上。

后脑勺刚挨着枕头,他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6月30号上午十点。

颜道受崔向东的盛情邀请,亲临市中区视察几个优质企业。

“那是什么地方?”

颜道忽然指着车外,十字路口西北角的两层新建筑,询问坐在副驾上的崔向东。

“您稍等,我马上打电话确认下。”

崔向东很清楚颜老板的工作作风,那就是无比得脚踏实地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绝不能假装“我很懂”的样子。

再说了,崔向东刚来市中区没两天,他不知道这个座落于繁华路口的两层新建筑,也是很正常的。

半小时后。

颜道从车上走下,抬头看着这层新建成的两层建筑,目光接连闪动,脑海中迅速回忆着那份图纸。

这个两层建筑是纺织厂,新修建的三车间。

仅仅是一层的面积,就是多达数千平米。

车间是四个月之前才建完的,还没有安装生产线,空荡荡的除了承重柱之外,就再也没什么了。

随行人员并不知道,颜老大怎么忽然对这个车间感兴趣,大家只是面面相觑后,随着他来回的走动。

“难道老天爷也在帮助小**吗?”

“要不然,他也不会昨天刚想到要开超市,我就在市中区发现了刚建成的纺织三车间。”

“无论是地段,还是建筑面积和风格规模,都和他的要求高度吻合。”

颜道心里想着,回头问道:“纺织厂的效益怎么样?”

纺织厂的效益——

崔向东看向了厂长。

厂长慌忙从人群外走进来,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磕磕巴巴的说:“还,还行吧。”

还行的意思,其实就是不行。

这也是当前年代,大多数企业的现状。

随着雨后春笋般的民间小企业冒出,大量的熟练和技术工种被挖走,或者辞职下海经商,像纺织厂这种人员密集型的企业,就是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的纺织厂,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位置特好不说,关键是厂区地方够大。

至于效益不好,还修建如此规模的三车间,说起来也是小孩没娘,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