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2 / 3)

稻。

1966年2月他在华夏科学院发表了论文,但由于特殊时期,他的试验田被摧毁。

1967年由于之前发表的文章,他被列为保护对象,并未遭到迫害,重新回到试验田成立了科研小组。

1971年,41岁的袁隆平经过3000余次的实验,终于找到了一株难得的野生不育水稻。

1974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研制出南优2号比普通水稻增产20%。次年,南优2号大面积制种成功,**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推广。

1981年51岁的袁隆平获得华夏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7年开始研究“二系杂交水稻”,并与1995年研究成功,比上代增产5%—10%。

1997年袁隆平发起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且开始在新品种中添加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以解决人们贫血和视觉问题。

2003年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为杂交水稻,世界范围内20%都是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2013年,“Y两优900”平均亩产达到988.1公斤, 创造世界记录!2016南,超级杂交水稻“超优1000”亩产达到1013.8公斤创造了高纬度地区的亩产世界记录。

2020年“叄优一号”双季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世界记录。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是在三亚的试验田里摔了一跤后引发身体不适,后来转入长沙治疗的,他一生都投身于杂交水稻的事业之中。》

《还记得袁老刚刚去世的时候,就有一群懂哥冒出来,说袁老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没那么伟大,就算没有他,还会有另外的人出现。听的我火大,这种人就应该饿他们一段时间,真是让他们吃的太饱了!》

《直接反驳他,要是袁老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那几千年来怎么就没见到有像他一样的人?!》

《还有人故意抹黑袁隆平,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画像,打着艺术创造的名义,故意将袁隆平歪曲丑化,还有之前的豪车事件,那群人也就只会躲在网上叫嚣了。》

《袁老这样的人放在古代,那是要被百姓立庙祭祀的,功在千秋!》

……

观众们静静的看着光幕,他们在之前就知道有这么一位人物,在说粮食产量的时候,并没有怎么提起,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