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我们不搬(2 / 3)

叫我如何是好?”

崔江南今年刚过五十,中等身材,白净的脸上,双目狭长,鼻梁高挺,薄唇下留着一绺寸许山羊胡子。

他半眯着眼睛,一手轻捋着修剪得一丝不苟的山羊胡,听着孙谨言的抱怨,总是微微颔首,每当孙谨言停顿去观察他的态度时,崔江南就轻轻的“嗯”一声。

孙谨言像是受到了鼓励,将自己对楚天骄的不满,一股脑的吐露了出来。

孙谨言虽然是豫州州牧,却要看崔江南这位崔氏族长的脸色。

以崔家在朝廷盘根错节的势力,足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尤其在豫州,只要崔家不高兴了,他别想收上去一两税银。

但崔家若是手松点,他就可以吃饱。

崔江南年轻时,也曾担任过地方官,后来因族中需要,他才致仕回乡,管理俗务。

孙谨言那点小心思,他心里门清。

孙谨言希望崔家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族人的影响力,帮他说话。

一方面打击楚天骄,另一方面,也是将他自己在豫州连续灾情中的失责,转移到楚天骄身上。

崔江南在掂量。

一个楚天骄和一个孙谨言,对崔氏一族,谁的份量更大。

崔家毕竟扎根在豫州,孙谨言这位州牧,当职期间,对崔家大开方便之门。

孙谨言若是倒了,再换一位州牧大人来,崔家未必会好过。

特别是,崔江南听说过楚天骄在甘州收拾那些世家大族的事迹,若是豫州也来这么一位州牧,崔家怕是要出血。

但如果跟楚天骄作对,崔江南也犹豫。

不说崔尚的提醒,也不念楚天骄对信阳崔氏一门的救命之恩,光说楚家手握军权,又与太子交好,楚家有再度崛起之势,崔家就必须慎重。

一个是眼前利益,一个是崔家的长远**立场,崔江南深知自己不能行差就错。

他狡猾的一边附和孙谨言,一边又不肯答应崔家人出面。

“孙大人的苦衷,在下感同身受。

孙大人尽可以将自己的这些苦衷,上报朝廷,想来朝廷自会为大人分忧。”

孙谨言已经说得唇干舌燥,他感觉自己好多年都没说过那么多话了,可崔江南依然不同意写信给崔氏族人,与他一同状告楚天骄。

孙谨言心里不尤的升起了怒气,拂袖道:“崔老,你以为让楚天骄在豫州继续胡闹下去,崔家就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