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以为别人都眼瞎(1 / 4)

再往后聊,李乐才发现,陈胜利并不是摸了电门,只是多了“居安思危”的意识,一种天生的不安全感。

孙猴子花果山上终日练兵,伐竹为枪,削木为刀,为的就是怕有一日外来的天兵天将。

其实做生意也一样,往往能够抓住机会的人,都是提前有所准备的人。看似是运气好,实则是能力沉淀到位。

和聪明人谈生意,免去了教育成本,自然顺利的多。

“国家下发给出版社的书号有限,除了供自己社里出版之用外,剩下的出版社肯卖,现在的市场行情都要两万左右,这还仅仅是书号,如果加上审稿费、编辑费和校对费用,又要小几千。有的出版社没有自己的印刷厂,一般在印刷厂报价的基础上一般再加五成甚至更多。”

“作者自己出钱,出版社大多也也不按实际编排、印制成本来核算,而是用别的方式操作,最流行的就是包销,作者没法知道制作的明细账,或者强行打折来包销一部分书,这样出版社不管书卖不卖的出去,总能赚到钱。”

陈胜利很耐心,给李乐解释着现在出版社的流程和套路,李乐听了,就一个感觉,怪不得一些老干部出的回忆录,某些自诩为作家诗人的出的诗集文集,满世界送人。

“所以后来就有了代理公司?”

陈胜利点点头,“对。代理公司和出版社一方面属于合作关系,能低价拿到书号。”

“而作者和代理公司合作,在书稿的内容、编印环节都控制得很好,不会出图书内容、印刷质量上的问题。出版社也轻松,只要审稿就行。”

“代理出版公司有自己的编辑校队、排版设计还有印刷厂,编印成本透明,价格也低。而且,代理出版公司路子广合作的多,一般各种图书、画册都能实现出版,销售方面也有自己的渠道,推广也跟得上。”

李乐琢磨琢磨,问道,“那出版代理和渠道费用呢?”

“只负责代理出版,一般都是按书出钱,有的是书印出来,不管销售的,也就是代理费加上印刷费用。如果是把渠道加上,一般不收代理费,只要和作者谈好一本的提成,剩下卖多少都是渠道商的收入。”

李乐这么一听,倒是和了解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更细节了一些,随即说道。

“我说呢,有些学校的老师,他们自己出的书,都被当成了必读书目,而且只能在学校那里买,外面都没有卖的,原来是把主意打到学生身上。”

陈胜利也笑,“你知道有些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