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互卷到天明,看谁先死于非命(1 / 3)

其实从去年开始弄这个双学位,也是顺应形势。

不包分配了,文史哲这类专业,出路就窄了许多。

理科有科研院所和央企机构,金融经济专业的,外企私企大公司进去就是高级白领。

文史哲里原本学习好的,有点家世的,留校留京,进个部委机关。有想法的,不说平步青云,最起码起点就高了不少。求安逸的,混在里面,一辈子也优哉游哉。

各种报刊杂志社,电台电视台,文化机构,也是个不错的去处。

就是再不行,回到老家,也是个香饽饽,单位任选,机会也是大大的。筆趣庫

现在么,那些人还是那些人,其他人就只能奔着考公考编考研,或者一门心思出国深造,镀层金。

多学一门时下热门的经济专业,以后的就业面总能广一些、

一间小会议室,挤满了来听“修经双”是个怎么回事的学生。

李乐拉着王伍,后面还跟了张昭和金成哲。

挤进去找了个墙角的位置。

听了半天,其实条件也不高,现在还没用绩点制,全看考试的平均分,外加一个数学和英语成绩。

均分80以上,不能有挂科,高数和英语要上85分。

每星期六、日,会在本部那边开课。按学分收费,四十二个学分,一学分六十块钱。

王伍掐掐手指,两千五百二。

举手问道,“老师,那个学费是一次**完?”

“对,老师,钱怎么交?”

“就是,要是一次性也是不少钱,万一没考过去,不就白交了。”

有学生附和,底下人也议论纷纷。

来介绍的是个戴眼镜的女老师,清清嗓子,“咱们这个学费,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按照每学期你选课的课程总分来的。”

“那就是可以分期分批交咯?”

“那也行啊。”

“要是考完过了再交钱就好了。”

“你想什么好事呢。”

瞧见下面又开始讨论,女老师拍拍桌子,“咱们研究中心还有几项国家和私人提供的奖学金,人数最多的每学年20个名额,一人1000,金额最高的,一人3000。”

“大三之后,还有每年三到四个出国交流的名额,时间是三个月,根据地区不同有额外的资助,五千到一万不等。”

“也有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活动和竞赛之类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