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1 / 3)

铁路食品厂原来是为了安置铁路职工子弟里的待业青年,创办的一个集体企业。

主营业务就是生产糕点,面包,雪糕饮料,销售的渠道就是列车上和车站候车大厅。

待业青年换成现在的词,就是已经暂停发布失业率的“城镇十六至二十四岁年轻人”。

名词很老,时代也有些远。

这批人主要是开放后国家不再安排工作的,初高中没有升学的那批人,还有一部分是大时代之后返城的。HTtρs://Μ.Ъīqiκυ.ΠEt

全国算起来上千万不止,整天游荡在社会上,没人管没人问,逐渐成了不稳定因素。

那些年的“严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这批人。

大国企还好点,都是自己的职工子弟,爹妈没到退休年龄,家里还有兄弟姐妹,没法安排顶替,只能成立各自的待业青年管理办公室,简称“待管办”。

要么组织这群人参加学习,要么安排企业里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再给点劳务费,总之是得先管起来。

“铁老大”更好办,不是暂时没活干么?那就自己出钱,成立各种企业,什么大集体,小集体,服务公司、饭店、百货公司,甚至旅游公司、电器公司统统搞起,不仅收自己家的孩子,外面的也收。

一开始还好,待遇收入和正式职工也差不多少,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和临时工差不多的人,收入福利和正式职工越拉越大。

心里不舒服,要么跳出去自己干,要么在“大集体”里得过且过混日子,而那些企业,苟延残喘。

铁路食品厂就是如此,从原来的两百多人,变成现在的五六十号人,车间设备闲置一大片。

就靠着垄断列车和车站候车大厅的小卖部,还能有点收入,日子是越过越差。

“待管办”变成了铁路服务管理公司,那边的,经理和李晋乔是酒友,一次酒局上说起这件事,车间设备总空着不是事,当初也是花大价钱买的,太浪费了。

老李琢磨琢磨,便拉着成子去了食品厂,考察一番,和服务公司签了挂靠合同,承包了一个车间,还能用铁路食品厂的名义,给列车和车站供卤蛋。

李乐来转了一圈,一个两百多平的大房子,被分成了生产加工车间和包装车间,再加上四间仓库和一个办公室。

看着简单,不过里面的瓷砖墙地面,精光发亮的生产设备,包装机器,清洁设备,还有紫外线灯这些,倒显得出专业的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