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目标,伦敦政经(1 / 3)

(带孩子看社火,短了些,见谅。)

交换僧这种,颇有些看上去很美的感觉。

虽说学费从全免到减再到全额自费,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食宿交通费,却是实打实的硬性支出。

普通人家的学生,稍微算算账,就已经自觉地和这种机会say拜拜了。

而对于家境优渥的学生,又有了不同的目的。

有的人是为了留学之前,申请去心仪国家和学校的一个铺垫、跳板或者适应性训练。

熟悉教学环境,提升语言能力,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给自己以后申请正式留学时的简历上多一个加分项,如果有什么机会获得某些知名教授的评语甚至是推荐信,那就更好。

有人则把这个当成了一次出国旅游玩乐加**的好机会。

毕竟大多数学校,对于交换生的学业要求并不会和正儿八经的留学生一样对待,课程不紧,考试容易,拿分简单。

当国内同学被上课、作业、考试折磨得焦头烂额时,在欧洲的某个交换生就会发出一条小某书,“集美们,好难选哦,又是四天假期,是去伦敦喂鸽子,还是去巴塞罗那吃海鲜?”

更有胆子大的,翘上两天的课,也不用等到什么节假日,照样可以从北极圈看极光到爱琴海晒太阳,绝美风景图配上心得体会,主打一个悠闲舒适。筆趣庫

上了一堂international的课,逛了一回国外的超市,看了一场英音英字的电影,一天早中晚的四五条朋友圈,都盛不下那种向家乡父老显摆的热情。

当然,更有些心机和功利的人,会把交换生经历,改头换面修饰一番,当成一种“学霸人设”。

不管是求学还是求职,“学霸人设”绝对是一个能为你加分不少的优势。

但“学霸人设”往往经不起经不起细细推敲,如果是在学历上,稍微懂行的,多问两句就会有克莱登的野鸡大学,或者露出不知知网的马脚。

所以最容易含糊其辞的,当属“名校海归”这一称谓的界定。

有些人在哈牛剑耶斯游了几天学、交换小半年,都敢把自己的履历和人设大张旗鼓地往这些顶流名校擦边。

就像某个知名求职真人秀里的一些简历达人,懂的都懂。

毕竟,一眼看过去,别人哪知道你与哈佛剑桥的关系,仅仅是蹭了蹭,而已。

对于李乐来说,综上所述的各种,都不是他有所意动的主要原因。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