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考试(1 / 3)

来明枫书院考试的学生不怎么多,一共也只有二十几个,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已经考了几年其他两所书院没考上,今年才来明枫书院的学生。

原本明枫书院的考试都是只有先生来,但是今日却是院长赵诚博亲自来出题监考。

虽然自家儿子和自家二弟都对柳庭恪十分欣赏,但是他却并没有十分在意,因为聪明的孩子并不少见,既然来明枫书院总有见到的一日,但是前几日赵锦程带回来的手记却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虽然柳庭恪的注解大多十分稚嫩,可也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甚至他也没有想到过!

柳庭恪从没有上过书院,听赵锦程说他过目不忘,都是做货郎的父亲到各地借书回来给他读,换句话说都是自学的!HTtρs://Μ.Ъīqiκυ.ΠEt

自学能达到这个程度,不得不说天赋当真十分了得,这不是一句聪明人就能概括,这是天才!

他还真想见见这个孩子了!

柳庭恪在这二十几个人当中十分扎眼,因为他比旁人都矮了一头,听说今年已经十三了,长的实在显小。

因为他最矮,毫不意外的他坐到了第一排,就在赵诚博的眼皮子底下,试卷发下来之后,赵诚博就毫不避讳的看着他作答。

换了旁人早就紧张的手抖了,柳庭恪丝毫不慌,就当作不知道,行书稳健,赵诚博看到他方方正正的字体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次的试卷出的也是比较常规的,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默写,根据上句写下句,或者根据下句写上句,主要看基本功是不是扎实,出的也都是四书五经里常见的部分,并没有什么偏门的!

第二部分是解经,顾名思义,就是解释经义,除了要会背书,还要会解经,书院也会有专门的老师教导,这一部分主要看学生们之间的差距,便于挑选好的学苗。

往年的考试只有这两部分,而今年的第三部分,是赵诚博看了柳庭恪的手记之后,特意为他加上的,所以试卷后特别注明:可不答,不影响考试成绩。

柳庭恪几乎不用思考,一路写下来行云流水,看到最后的题,就知道是专门给他准备的,这是他手记上所写比较偏门的一个注解。

题面只有八个字: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他在手记中写了“尽人事,然天命不由天,由世族”几个字,想必这几个字引起了赵诚博的兴趣,

从孔子之后,当权者就一直在推行教化百姓之国策,而从以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