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岂可埋没?(2 / 3)

:“就是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而已。”

横岭支队党委会议室中,一场严肃的会议正在进行。这次的议题格外重要,这次讨论的是对十大队大队长郑闻悟的问题的处理。

当列席会议的监察室主任董金山向在座的党委成员详尽地介绍了郑闻悟的问题时,支队长杨德良一脸惊诧,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郑闻悟竟然贪婪到了这一地步,简直肆无忌惮,雁过拔毛啊。

这一次杨德良又看走了眼。

他内心翻江倒海,如果上一次他被孙鹤鸣所骗,错误地任用了他,杨德良还可以解释为自己刚来,不了解熟悉情况。

现在呢?如何解释?在郑闻悟提拔过程中,他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这一次的晋升。

因为当初接到十大队关于郑闻悟的人物通讯时,政委沐山川弃之不用,可是杨德良看完后,却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样有能耐的人,岂可埋没?埋没了那就是主要领导的失职。

可是在横岭支队他没有什么话语权,这里是沐山川的一统天下,沐山川作为政委,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一切都是沐山川说了算。

但是杨德良也不是没有办法,他知道一般单位的投稿,为了保证中稿率又不会失去时效性,几乎都会一稿多投。

既然支队接到了投稿,那么省局省厅可能也会接到同样的稿件。杨德良对于省局不太熟悉,因为没有在省局工作过,他的工作生涯从未涉足过那里。

但是杨德良对于省厅再熟悉不过,在哪工作过多年,哪个处室不熟悉?

于是,杨德良毫不犹豫地拨通了省厅机关办公室的电话。

果然,正如他所料,省厅也收到了这样一份人物通讯。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预感没有错。

凭借着在省厅工作多年的经验和人脉,他开始了斡旋。经过他的努力,这份关于郑闻悟的人物通讯顺利地登上了工作简报。

从而引起了厅局领导甚至于全系统的注目。

郑闻悟顿时成了劳改系统改革标兵,成了风云人物,声名鹊起。

郑闻悟的提拔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杨德良也早已将他视为自己班底中的一员,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与政委沐山川平起平坐,甚至于与政委沐山川分庭抗礼,自成一系。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了变数。谁知却突然出了这么一个事?

纪委书记赵明池这时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处理意见。

他在会议上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