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1 / 3)

正七品内阁大学士胡惟庸,此时心神全然不在伏案上摆放着的且摊开的一份奏折上,虽然他的目光看上去似乎是盯着它看。

自大明淮王分封百官后,得知自己是内阁的成员,且职位七品时,说实话,他的心里还是极为忧虑的,为自己的前程而担忧。

不过,在得知内阁成员每日所做之事后,他的心里是狂喜的。可是,这种狂喜并未持续太久,他逐渐地从内阁所做之事中,看出来了一些端倪。

愈是深思,他那失去的担忧,又失而复得。

他心里极为害怕,内阁这样新产生的办事机构,作为内阁的成员,在官位品级上,不会有太多的调整。

然后,他就日思夜思,甚至夜里失眠,终于琢磨出了一点苗头:那就是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对于他而言,人生第一等大事,自然是自己的前程是否远大。

如果内阁之官的前程注定不大,那么,他就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跳出这种泥坑,免得越陷越深,直至最终再也无法有希望跳出来。

这,也就是他现在心不在焉的原因。

胡惟庸缓缓抬起头,他的余光偷偷地打量着正坐在伏案上的淮王程德。

见到淮王并未注意到自己,胡惟庸观察了一会儿,便沉思片刻。

尔后,胡惟庸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他想道:为了自己的前程,拼了。

他准备提出一些治理地方的国策,从而顺势提出请求将自己从内阁这个机构中摘出去。

就当胡惟庸准备站起来的时候,胡惟庸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宋濂却率先站了起来,胡惟庸见此,只好沉住气,并顺便看看宋濂想要做什么。

宋濂的举动,也引起了其他内阁成员几人的注意,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宋濂,眼里露出疑惑的神情。

宋濂并未理睬众人的打量,而是先走出伏案,接着,规规矩矩地向着程德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启禀淮王,大明初立,百废俱兴,大明虽已有八部,但人才尚少。微臣以为当以大明国名义面向天下而首开科举,一来昭显淮王王者气度,二来天下士子皆盼着能一展所长,并为此苦等久也,若淮王重开科举,天下士子必感恩戴德前来相投,假以时日,这天下英才,尽入淮王名下,而我大明将会一统天下。”

宋濂话音刚落,其余众人,纷纷诧异地望着宋濂,但转而倏忽间,他们都将视线落在淮王程德身上。

宋濂提出来的这一建议,众人心中虽然恨不能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