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死亡并不是终点,遗忘才是(1 / 3)

次日。

祠堂里,顾夜寒就将所有的祭品准备好妥当,四人来到了祠堂祭拜。

祭拜结束之后,原本几人想着在这里多待几天,但想到南岸山的事情还没解决。

四人打算先回到县城里面,也就是南乔最开始和养父母住的地方,等明日一早在回帝都。

回到县城之后,南乔学着以往养父母纪念先人的做法,开始准备夜幕降临时所需要的东西,在白纸上提前“写包”,在白纸上写上自己和养父母和爷爷的名字,然后再将纸钱全部封装好。希望可以买通城隍和土地神,好让他们平时不为难亡人。

南乔准备了很多很多,她本不是封建迷信之人,但在纪念自己哀思上,她的内心里又无比的希望这是真的。

待到夜晚降临,几人拿着早已经准备好的纸包,来到了河边的空白区域。

中元节的场面十分的震撼,民众在指定区域集中燃烧,不久之后,满天的星火照亮一座城市。

不管是乡野道路边,亦或是河边,许许多多的人在放河灯,那一朵朵灯火阑珊,都是对逝去人的思念,满村山野的香火味。

“河灯”又称为“荷灯”,是临水而居的人祭奠亡人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为鬼魂回归亮灯指路。

据说,鬼魂如果能够抢到一盏河灯,就能够结束地狱生活,重新投胎转世做人了。

河灯是用竹帘纸编织成荷花形的灯框,里面放大半碗清油和棉花搓成的捻子(即灯芯)组成。

在放河灯时,将灯放于薄木板上,点燃灯芯,然后平放木板于江、河、溪流的较为平缓处,随后任其漂流。

河灯燃烧的时间较长,漂流的距离较远,沿江、河、溪边两岸的人家都放灯,河灯的数量较多,从岸上可以看到水中星星点点、灯光闪烁,同时两岸放灯和看灯的人们成群结队,熙熙攘攘,形成一道热烈而美丽的夜景。

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每一处的光亮都寄托着对家人的哀思,看到灯光,就像是看到了家人。

在他们的眼中,摇曳的不是封建陋习的火焰,而是相隔两世的

思念。

纸钱燃烧起来的火焰像是一道桥,跨过生与死的距离,直通青冥。

对于一些人来说,烧的不止是纸,而是思念,也是自身情绪的释放和对已故亲人的诉说。

网上有着一句话,为什么祭拜的时候火焰总是飘向人?

“故人轻抚今人眉,为你散去半生灾”——南乔对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