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 社会学者的大幸(2 / 3)

沉默,胡承荫有些意外,他本以为陈达先生会跟他说些什么,可他又好像隐隐猜到陈达先生的想法,不过既然他什么也没有说,自己也无需多言了。

临行之前,胡承荫去了一趟龙街,这段时间他一直忙于工作,除了吃接风宴那天,胡承荫便没再来过这里,幸好这天又赶上了街子,胡承荫难得带着轻松的心情,漫无目的的闲逛。其实也并非是完全的漫无目的,胡承荫是到龙街来给联大的同学们买礼物的。

虽说胡承荫能跟着陈达先生参与国情普查研究所的工作就已经十分开心了,可即便是他坚持不要报酬,陈达先生还是给了他一百块钱,陈达先生说这并不是工资,一半给胡承荫治伤,一半给联大的同学们买特产。

宝珠梨虽然带不回去了,可集市上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胡承荫一不留神就花了七八十块钱,满载而归地离开了龙街。

回昆明当天,陈达先生放下手头的工作,特意送胡承荫去车站,路上陈达先生问了很多华立中的事,胡承荫略一思考,决定悉数相告,陈达先生听完后沉默良久才开口:

“在中国的历史上,宗法制度的确填补了偏远地区法度缺失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但也造就了无数的人间惨剧。承荫,你要了解,繁荣发达、法度昌明的大都市是中国,蒙昧落后、用家法和族法代替刑法的偏远村落也是中

筆趣庫国,我真的很羡慕你,年纪轻轻就同时看到了这两者,承荫,南迁之后你经历的一切应该是你从前根本无从想象的,这会逼迫着你去不断思考,用尽全力,飞快地成长起来,这恰恰是一个社会学者的大幸,承荫,你明白吗?”ъΙQǐkU.йEτ

胡承荫知道陈达先生体恤自己对华立中的事仍有芥蒂,他开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他怎么会不明白呢?

“先生说的我都明白。”

陈达先生顿了一下,说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至于华立中,从他的工作表现上来看,他是一个优秀的调查员,研究所的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我可以预见,他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统计员,至于华立中的所做的一切和他的为人,我却不能告诉你孰是孰非,那只是我的答案,不能强加给你。我只能说,年纪越大,就越不会用非黑即白的方式判断是非对错,老话说的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盖棺定论总是容易的,人嘴两张皮嘛,难的是从客观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以后你就带着这件事带给你的困惑和震撼去努力学习,去认真生活,总有一天,你会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