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食不知味(2 / 3)

在课堂上兴之所至便滔滔不绝、随性挥洒的先生们相比,他的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少了几分潇洒。

课间时分,胡承荫偶尔能听到同学们在私下里议论陈达先生的课无趣,不如别的先生的课好玩儿。不知道是不是陈达先生对学生们的议论有所耳闻,离开长沙之前的最后一课,他郑重其事地向同学们征求对他讲课的意见。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虽然陈达先生让大家畅所欲言,可台下大多是选了陈先生课的同学,而且陈达先生平日里不苟言笑,跟大家很有些距离,同学们都有些怕他,再加上对期末成绩的担心,此时人人噤若寒蝉、一言不发。胡承荫却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他一个旁听生,什么都没在怕的,索性站起身来:

“先生,我算了一笔账。我们每星期上课三次,共六小时;从宿舍到教室往返一次一小时,三次共三小时;上课加往返,一星期总共要花九小时。一学期如以十八星期计算,共为一百六十二小时。我们这一学期下来的确跟先生学了很多东西,可既然先生严格按照讲义来讲课,那先生如果将讲义发给我们,我们只要几小时或一天便可仔细阅读完毕,省下的时间可以读别的书,不更好吗?”

胡承荫至今还记得陈达先生当时微微涨红的脸,神情略显窘迫和愠怒,他来回翻了翻自己的讲义,借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他合上讲义,放回提包之中,沉声说道:

“大学所有的参考书,书局里都能买到,照你这种说法,那么我们这些人便是多余的了,办大学便也没什么必要了。”

陈达先生说完这句话,未及胡承荫回答,下课钟声刚好响起,陈达先生一刻没有停留,即刻起身离去。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出乎胡承荫的意料,他这一为众人情愿的“义举”并未被大家当成“英雄”,他们反而尴尬地回避着他的目光,逃也似的离开了教室,很快偌大的教室便只剩下他一人。

胡承荫在那间空荡荡的教室里坐了很久,懊悔之情如生命力顽强的藤蔓般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箍得他透不过气来。

他一个旁听生,一个社会学的门外汉,什么都不懂的他怎么能如此轻率地去指责和质疑陈达先生的授课方式呢?况且是用如此冒昧的方式!

在蒙自的课堂上重逢时,胡承荫已经转了系,正式成为了陈达先生的学生。胡承荫本是惴惴的,可陈达先生不但面带微笑,还第一个叫出他的名字,表达了对他转系的支持,似乎全然忘记了曾经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