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汴州决战:尘埃落定!(二)(1 / 6)

就在正面,河北叛军的主力在三位老帅的带领下和长缨军、宣武-淮西军鏖战的时候,汴州方向遭遇袭击的消息让留守后方营地的叛军军将头疼不已。

展开了激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汴州方向的重要性就会降低了。

最初,陈宏志为河北三镇推荐的路线是曾经安禄山、史思明那条沿太行山东路进军洛阳,长安,直捣黄龙。

田季安、王承宗、刘总几人虽然只是继承了藩镇的二代,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手下都有一批老将,这帮老将心思虽然不一样,但都不是善类。

突袭洛阳、长安,南下汴州、江淮两种路线僵持许久,最终选择了南渡直扑汴州,进攻中原、江淮。

这就使得汴州,成为了眼下河北南下叛军最重要战略目标没有之一。

当然,南渡直扑汴州,进攻中原、江淮不能说是错,因为陈宏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陈宏志的目的仅仅是最大可能的削弱李唐,为他以及他那所谓的干爹报仇而已,吐蕃人、南诏人、河北三镇、剑南、辽东诸族等等在他的眼中不过是利用的旗子而已。

突袭洛阳、长安一旦成功收益确实大,但是,风险也不是一般的大,一旦失败,就容易被中原的藩镇联合朝廷的官军一波推家。

比起突袭洛阳、长安,围攻汴州,进攻中原,进军江淮,虽然不能直接威胁李唐,但是中原、江淮是朝廷最重要的财税重地。

就算不能在短时间内横扫中原,横扫江淮,但是只要拿下汴州、宋州、睢阳等几个重要的节点,就可以瘫痪漕运。

没有了漕运,没有了江淮的钱粮支援,光靠长安,光靠关中,朝廷又能支撑几天?

所以,对于南渡的河北叛军来说,只有拿下了汴州,才能够安安稳稳的坐镇中原。

当然,这只是表明上的战略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才是驱使这些人南渡的真正原因。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正式确定汴州决战的时候,看到计算出的钱粮,郭戎的都要倒吸一口凉气。

河北三镇武装、调动了几十万大军,所消耗的更是天文数字一般的钱粮,饶是三家分摊,已久压得河北三镇非常的痛苦。

汴州地处中原,更处于大运河的中段,漕运的心腹地带,几十年的时内,坐镇汴州的宣武军利用天然的地利条件,积攒了数不清的钱粮和财富。

这些东西,才是最吸引那些河北叛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