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郭戎的路在何方?(1 / 6)

相比较长缨军中的其他军校、军将、文职,本质上作为郭戎幕僚存在的吴少雄恐怕是心态最为平和和轻松的。(后面有数量没写完,稍等)脸

对于郭戎现在的心态和状态,吴少雄还是满意的,对于郭戎在长缨军乃至禁军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吴少雄更是极为满意。

虽然接触郭戎的时间不长,和郭戎共处的时间更是稀少,但是郭戎给予他吴少雄的信任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家的兄长。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吴少雄不知道郭戎为什么如此的看重自己,也不知道郭戎为什么如此的信任自己,但是,自己的兄长对自己信而不用,而郭戎则是信而不移。

吴少雄不说这是高下立判,但是到了吴少雄这个年纪,这个阅历,对于郭戎这种绝对程度的信任说不感动是假的。

虽然,郭戎没有要求吴少雄质子,但是,确定了自己愿意为郭戎服务之后,不管郭戎有没有要求,不管郭戎是不是需要,甚至都没向郭戎询问,吴少雄没有任何犹豫,就将自己在蔡州的妻儿老小,全部送去了长安。

作为郭戎的私人幕僚,代替郭戎掌握从胶东-淮西-洛阳-潼关-长安的整个后勤网络和交通体系,吴少雄可以获得比寻常长缨军军校多的多的隐秘。脸

至少,郭戎和两位皇帝的通信,就是由吴少雄掌管的。

李纯的信不仅多而且长,且溢美之词不断,长篇大论累牍,或者讨论计划利弊,或者讨论计划可行,把两人的信对照一下,当做远程对奏也未尝不可。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相比较每信必回的皇帝李纯,太上皇李诵给郭戎回信的频率要低的多。

吴少雄接手这些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才看到了三封来自李诵的回信,其中最后的一封还是其他人的代笔,只不过通过行为的风格和习惯,吴少雄能判断出那都是太上皇的本意罢了。

事实上,李诵的回信不仅频率低,内容也不如李纯的充实,往往三言两语提点一下他对于郭戎之前想法的看法,直接让郭戎自己拿主意即可,随后提示郭戎他认为郭戎需要注意的地方。

内容说不上太多,但是每一句都切中要害,而且字里行间也在真心的为郭戎考虑,至于最后的吐槽和训斥,更让吴少雄感受到了一种帝王家难得的亲情感。

比如,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