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风起(2 / 4)

!”

工部郎中、新任利州知州彭大雅,恭恭敬敬地在前面做着向导。

他是朝廷抽调,和金陵讲武堂毕业的第一批学员一起,来到蜀口边塞。如今他虽然是利州知州,但炼制水泥的事情,他还得亲自过问。

“彭相公,多谢了!”

来到水泥场地的外面,只见一排排工棚里面,满地堆着的都是石灰石和粘土。十几个巨大的磨盘上,水力带动着石碾,碾压着石灰。

巨大的场地上,几十个汗流浃背的汉子挥舞着铁锨,正在过滤着粘土,去除杂质。冶铁的矿渣正在被汉子们源源不断地送了过来。

磨好的粉末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土水泥。

“彭相公,蜀口修葺城池,建造官道,你可是帮了大忙!”

曹友闻由衷地说道。

三关五州的边镇,如西河州、成州、凤州,包括沔州城等,都是加大加高,极利于防御。

至于水泥路,从沔州城到汉中的200里路得以修葺,使得汉中屯田运来的粮食肉菜方便不少,极大缓解了后勤压力。

“将军放心就是,在下一定做好分内之事,不让将军失望,也不负陛下所托!”

彭大雅笑呵呵说道,没有丝毫抱怨。

皇帝年轻气盛,雄心勃勃,想要重塑蜀口防御,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曹友闻和余玠,他这个负责水泥生产的主官责无旁贷,自然要尽心竭力,殚精竭虑了。

曹友闻赞赏地点了点头。

水泥是国家重器,交给彭大雅这样的实干型官员负责,他心里也是踏实。

“彭相公,蜀口边塞,利州东西两路,都需要大量的水泥,现在的产量还是太小。还请彭相公再想些办法。”

蒙古大军随时南下,皇帝随时要到蜀口,可不能掉以轻心。

“曹将军无需担心,其它几个大窑正在修建,等到了三四月,这产量就会上去,耽误不了城墙和官道房屋修葺!”

彭大雅依然是笑眯眯说道。

水泥简单快速,修成的房屋和城墙也要结实的多,相信一定会成为以后大宋国内修筑建造的一股潮流。

听皇帝说,钢筋水泥,会是将来房屋建造的主流,只要大宋冶铁炼钢的规模扩大,钢铁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钢筋水泥也就是水到渠成,到时候,恐怕这种水泥钢筋房,会遍布整个大宋。

三四月?

曹友闻轻轻皱眉,暗暗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