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棋子尚有价值(2 / 3)

情,焉能不知面前的这位入仕不过两年的臣子,就是一个官场老滑头,对事对人,一言一行,极有分寸。

李治道:“朕想知爱卿自己的看法。”

陈青兕作揖道:“臣与来相公不熟,有幸得青溪县庄老先生器重,与之攀上关系。以臣对来相公初步了解,相公为人方正,非谋判之人。”

李治并不答话,点了点头,挥手屏退了陈青兕。

手指在案几上不住的敲打,李治从案几上取过一份由许敬宗、辛茂将、袁公瑜联名上书的奏疏,内容正是对来济、韩瑗、褚遂良的调查结果。

结果毫无疑问,谋判罪成立。

这结果并不意外。

李治作为最后主导一切的黑手,这是他要的结果,下面的人都只是揣摩圣意而行。

别说是来济、韩瑗,就算是褚遂良谋判,李治都不相信。

连长孙无忌都没有谋判的资本,褚遂良哪有那个资格。

之所以谋判成立,那是因为他这个皇帝需要。

左右都是诬告,多加一個来济并不会影响结果。

至于多出来济,李治一开始确实有些意外,却也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来济是他提拔的不假,废王立武的时候,来济却没有支持他,反而一本正经的说道:“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意。”后来更是抬出了汉成帝的例子,说汉成帝以婢为后,导致皇统中微,其祸如此。

赤裸裸的指责武媚身份低微,不够资格当皇后。

李治现在让武皇后添的非常舒服,这样一个善解人意,又没有娘家背景,不用担心外戚问题的皇后,哪里去找?

李治对于武皇后的表现非常满意,对来济反武,也有小小的不喜,只是没有到厌恶的地步。

李义府此番算计来济。

李治也没有多余的想法,左右都是不喜之人,没了便没了。

身为皇帝,他并不缺棋子。

只是……现在情况有些不同。

陈青兕的表现再一次,让这个大唐天子刮目相看。

之前是看中他的才华,将他安排进入国子监,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毕竟在李治看来,陈青兕固然有才,终归年轻,缺乏庙堂争斗经验。

相比庙堂上的钩心斗角,负责教化的国子监独立在外,能够避开诸多明争暗斗,还能很好的累积官声。

今日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