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书院入院试(1 / 3)

第36章 书院入院试

春雨如注,接连不断。

在这接连不断的春雨中,唐国各个郡县中,想要报考书院的学子。

也大多抵达了长安,更远的宋国、鲁国之地,也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

对于这些来自他国的学子,书院也是大开方便之门,以示包容四海之意。

然对于唐国本土的学子而言,光是一道入试的凭证,就需要花费不菲的银两。

朝堂之上的朱紫们,大多出自书院,世家弟子想要出将入相,也得入书院方可。

对于颇有些家资,想要让自家孩子,脱离自身地位的商人而言,哪怕是付出了在大的代价也是值得。

唐国文官衣袍上绣禽,武将衣袍上绣兽,不入书院走一遭,怎么当得了衣冠禽兽呢?

长安之南,大山之下,便是书院。

书院之前本该有个名字作为点缀,但于书院而言,书院就是书院。

有夫子在,又何需点缀呢?怎样的点缀,才能配得上夫子呢?

清晨时分,青荷便驾驶着马车,送陈玄出了长安城南门。

也就是出城出的早,否则必将被堵在路上,书院入试即为开学。

考得过就是书院弟子,考不过自然是,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

金乌东升,前往大山之下的道路上,青草坠着露珠,显得格外的清新。

一辆辆马车疾行,或是华贵,或是朴素,抑或是破旧。

但在一辆牛车,却是突兀的出现在,马车汇聚的街道上。

只是书院入试在即,没有人愿意去关注,一辆普通的牛车,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驾车的李慢慢看着陆续疾行而过的马车,说道:“老师,入试的考生,都已经到了,咱们是不是回来得有些晚了。”

牛车内。

正在吃着糯软,且香气四溢的考红薯的夫子,说道:“不晚,一点也不晚。”

“那些出风头的事情,让他们去做就行了,我一个老头子,回来得刚刚好。”

烤红薯很是美味,夫子连同焦香的红薯皮,也是一同吃下。

而后又饮了半葫,三十年陈的九江双蒸后,方才眯上了眼睛。

李慢慢赶着牛车,悠闲着朝着书院走去,老黄牛的步伐依旧稳健。

许是临近家里,老黄牛的步伐,明显得加快了许多。

——

书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