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是不是要叫你皇上(1 / 4)

婢不为妾 欧阳筱洛 1416 字 7个月前

声止后,刘景淮沉声道:“此诏书乃成孝二十五年,先皇所立,成孝二十六年先皇驾崩,本王远在江南剿杀判贼,被叛贼重伤,流落在外,昏迷不醒,与部下及朝廷失联,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是以皇兄继承大统,今日皇兄被逆贼所弑,端太后言明皇兄遗孤年幼,特请出先皇遗诏,嘱托本王临危受命,本王定不负所托,查办乱党,重振朝纲。”筆趣庫

言毕,满屋子霎时间又是此起彼落的磕头声、山呼万岁声。

大皇子已殁,三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先前已被应宣宗处置,流放监禁的皆有,如今应宣宗的幼子不堪重任,帝位人选非他莫属。

更何况还有先皇遗诏。

只是,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会在端太后手里?

应宣宗在位时,若是知道有这份遗诏在,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毁之,难道还留着自己身后由皇弟刘景淮继位不成?

而且,从古至今,多有稚子皇上登位,最小的小皇子已有八岁,若非局势已定,端太后情知无法与之抗衡,怎么会甘愿让位与旁人?

这些疑虑蹊跷,我能想到,旁人自然能想到。

只是正如当初应宣宗登基原本就多有隐情,旁人应也能想到这皇位原本就是刘景淮的,何况,他如今又有常将军拥持……常将军!

我脑子里一阵发沉,仿佛正对着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籍,如何也无法凝神了。

但还是忍不住想着,从刘景淮领旨随大军去北境起,他与常将军多有交往,每回常将军都是敷衍不耐,对他态度甚是不敬不屑,怎么就忽然如此顺服?

我微抬起头,刘景淮也朝我看来,眼光在我脸上顿了顿,吩咐道:“常将军随本王清除城中逆贼余党,其余各人禁于宫中,不许任何人外出与人谈论。”

两个侍卫抬起吴繁身下的担架就要走,吴繁俯卧着,头仍然高高抬起,视线从常将军脸上,移到刘景淮脸上,满脸的不敢置信,复又悲痛地垂眸看向地上的应宣宗。

应宣宗的血沿着台阶流淌出很远。

整个太和殿压抑沉闷到可怖。

就连刘景淮安然无恙都无法缓解这种感觉。

几个侍卫看解着我们十余个宫人,不知要把我们带到何处。

穿过一个花园,走进一处长廊时,我眼前一阵黑,身子不受控地倒了下去。

病如山倒,我只知道自己躺在一张床上,却总是恍惚是在船上漂泊着,连眼睛都没力气睁开,浑身酸疼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