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章、这是举人老爷啊!(3 / 6)

有考官都没有意见。

如此操作一番之后,剩下的试卷就从184张变成了63张。

这并不奇怪,既然在同考试官那里都没能得到圈圈的待定试卷,按道理说,在主考,副考这里也不太可能获得圈圈。

毕竟一般情况而言,主考和副考的眼光比同考试官更高一些。

唯二的两张试卷完全是因为主考或者副考感觉文章做得有新意,因而画了一个圈。

但即便是只剩下63张试卷,依然还需要剔除贬落,因为这次省试,主考官只愿意录取56人。

他认为这样更吉利一些。

当然,这是主考官的权力所在,只要他确定的录取名额不低于往年的最低数,也不高于往年的最高数,那么就没人可以指责他。

56人正好是往年历届省试的平均数。

副考官不会因为录取名额太少而感觉针对了山南省,而同考试官们也不会因为录取名额太多而让人感觉文章水平太低。

实际上对于已经将所有递送进入主考房的试卷尽数看了一遍的主考官来说,要贬落那些试卷,已经在他心里了。

因而随后他就干净利落的贬落了7张他认为不合格的试卷。

当然,这个结果也得到了其他考官的同意。

最后,副考官询问主考官:“是否搜遗?”

所谓搜遗就是当主考官感觉合格试卷数量不够的时候,从被贬落的试卷里寻找出较为合适的试卷,补齐自己所需的数量。….但这个工作量,实际上是很大的。

既然要搜遗就需要将所有试卷尽数拿出一一翻看,重新审批。

因而一般情况而言,除非是主考官有什么考虑或者有什么重要的利益关系牵连,否则的话,主考官是不会愿意这么兴师动众的忙碌。

实际上,这位主考官也是如此,摇了摇头笑道:“有那一篇文章,就算是所有考生贬落又何惧?”

副考官听到这话,忍不住愣了一下,随之跟着笑了起来。

最终,中举名单确定。

文吏也将原卷取出,开湖名之后,与誊抄卷一一对应,确定无误之后,便将中举名单抄录到黄纸上,然后由主考、副考以及同考试官一一署名盖上自身官印。

>

至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