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八章 大宋的后浪们(3 / 3)

至于最近名声大噪的叶清臣,鲁宗道几人很有默契,谁也没有提到叶清臣。

谁让叶清臣是丁谓的准女婿呢?

在座的几人,和丁谓的关系都不怎么好,公平评判叶清臣的考卷,已经是他们的底线了。

其他的?

抱歉,他们可不想多提。

……

……

……

考场中。

看着誊录在纸上的题目,富弼的脸上不禁多出了几抹愁色。

应制诗,是他最不擅长的领域。

科举考试中的诗,又称省题诗,其特点是以古人诗文为题,然后拟写,彷写类似的诗文。

省题诗的难点在于,考官只是摘选一首诗中的某一句话。

如果考生阅读量不够广博,那么考生连省题这一关都过不去。

其次,即便过了省题这一关,仍然要写出新意,文辞如果不够出众,是很难从万千举子中脱颖而出的。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考生,考官出了一首诗,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接下来,考生需要做的便是写出类似的诗作,韵脚、字数,全都要符合标准,并且需要写的足够出彩。

另外,宋初时期,朝廷并没有明文规定考试范围,大抵是期末考试,老师大手一挥,整本书都是重点。

如此一来,应制诗的写作难度便倍增。

尤其是对于富弼这样本就不擅长辞赋的人而言。

不过,很快,富弼就调整好了情绪。

诗赋不行,不是还有策论嘛?

朝廷的诏书里不是写了吗?

诗赋与策论并重。

策论,他擅长。

另一边,就在富弼苦思冥想之际,宋祁已经将考卷誊录完毕。

于他而言,作诗赋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天赋这东西,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宋祁和富弼的情况,俨然像极了学霸和学渣同时考试的场景。

前者,挥笔写就,后者,苦吟半天,也没憋出一句完整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