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丁谓的‘最后一舞’(3 / 4)

但这种拣选制度还不够合理。

旧制,老病者若无人承替,虽老病,亦不许停籍。

因此,作为下军的‘厢军,,白发苍苍的老兵,并不在少数。

这些人久食朝廷供养,即便有诏令其归农,大多是老兵也是不愿的。

另外,喝兵血的事,历代有之,宋朝也不例外。

那些勋贵们,吃的是兵粮,喝得是兵血。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即便宋真宗在位时有裁军之意,但顾忌太多,每次裁军只能是做做样子。

不过,宋真宗那会裁军的意愿也不算强烈,毕竟养兵也是祖宗法度。

太祖曾言:‘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

这句话的大意是,养兵可利百代,凡是遭遇了饥荒或者别的灾害,朝廷就将这些破产的农民以及那些不安定份子,招到部队里。

用财政堵住民变,令叛民不至于聚而为兵。

这一国策,正是冗兵的源头。

募兵制,确实足够先进,职业士兵不需要务农,只需专心训练,提高战阵战力。

但农业制国家的经济是有局限的。

国家财政不足以供养高达百万级别的军队。

其实,若是禁军厢军的人数减半,以宋朝的财力,还是足以供养的。

只是减半,同样是不现实的。

没了幽云之地作为缓冲,东京城无险可守,必须要维持庞大的兵力。

当然,李杰也没想着一次性裁减过半兵员。

他只是准备裁撤部分不合格的厢军,放其归家务农。

至于,土地怎么来,不外乎垦荒。

虽然宋朝的土地兼并很严重,但此时毕竟是宋初,荒地仍是有的,且为数不少。

只要配合适度的奖励政策,如三年免租,五年两税减半。

‘三+五,,长达八年的税收优惠,放士兵归家务农,肯定是有操作空间的。

「此事,算你过关。」

听到这话,雷允恭如蒙大赦,当即一跪。

「谢陛下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