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改进(3 / 4)

十九。”

一听官家连霍山场的数据都如数家珍,刘娥心中更感意外。

且不论官家接下来的建议好不好,但论这份态度,已然是用心至极。

“前年的是……”

紧接着,李杰又报出一连串的数据,将霍山场五年之内的数据全都复述了一遍。

“综合而言,霍山场五年内的平均收益是三万二千贯左右,结合过往的数据,每年的增长率约在十分之一左右。”

“而这个数据,还是在茶法日益崩坏的情况下。”

“试想一下,如果朝廷以三万二千贯的价格拍卖霍山场的经营权,大娘娘,假如你是茶商,你愿意接受吗?”

李杰给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用后世大行其道的承包制,替代当前的统购统销制。

闻言,刘娥陷入了沉思。

茶商会愿意吗?

应该,不,肯定会!

霍山场的茶园面积很大,去年产茶五十多万斤,并不是历史上的巅峰数据。

恰恰相反,最近几年霍山场的产出是在慢慢萎缩的,不止是霍山场,其他茶场的产茶量也在降低。

产量降低的原因,不外乎是茶法沮坏的缘故。

倘若由大茶商接手茶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茶商肯定会扩大茶叶的产能。

毕竟,在固定的费用下,每年产出的茶叶越多,利润就会越高。

“然后呢?”

思虑半晌,刘娥追问道。

“后面的做法大致和三司提的类似。”

眼见刘娥懂了,李杰不由暗暗点头,继续道。

“朝廷除了征收茶租钱之外,还得管控茶叶的流出,茶场的承包商必须在朝廷指定的地区兜售茶叶。”

“并且,还需要额外向朝廷缴纳一笔茶税,按照什一税征收即可。(即税率10%)”

“当然,考虑到茶叶是百姓生活的必备品之一,对于中低等级的茶叶,茶商必须在朝廷指定的价格售卖。”

听到既有茶租,又有茶税,还要限价,刘娥当即觉得这些措施稍稍有点过分。

“六哥,你这又是茶租、茶税,还要限价,那些茶商会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