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辞赋,小道尔(3 / 4)

陈王的意思应是,辞赋,小道尔,不足以宣扬大义,垂范后世。”

“先生,我懂了!”

这一句我懂了,顿时让晏殊把准备好的话重新咽回了肚子里。

官家懂什么了?

晏殊有心想问,可又怕问到什么不该听的。

想了想,晏殊最终还是没有追问。

看到晏殊欲言又止,李杰什么表示也没有。

有了‘辞赋,小道尔’这句话,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他今天的言论,不过是为了日后改革进士科坐铺垫而已。

宋承唐及五代之制,科举设有进士科与明经、诸科并列,其中进士科最重。

进士科也被称之为‘将相科’,因为想要出将入相,必须是进士出身,如果是明经或者诸科出身,很难身居高位。

如今,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大略是,凡进士,试诗、赋、杂文各一首,策五道,贴《论语》十贴,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其中,占考评份量最重的是诗赋。

后世的人都知道,以诗赋取士,肯定是不靠谱的。

为官者,最先考量的应是考生的综合素质,德才兼备,既要注重考试成绩,又要注重考察结果。

同时,还得与时俱进,不同是死读书,不知变通的人。

李杰对现在的进士科考试制度很不满,单凭诗词,完全不足以考证考生是否可以为官。

当下科举中,进士科最为荣耀,一旦金榜题名,除了前几名会授予京官,绝大部分进士都会外放到地方担任地方官。

这样的任官制度,也不合理。

同样是封建王朝,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明显更加合理。

尤其是观政进士制度,自明洪武十八年始,凡进士登科,先给禄米,于诸司观政,使其谙练政体,然后擢任之。

另外,进士科考试中,诗赋的考量比重也得降低,应该更多的考量策和杂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此时的晏殊,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李杰给坑了,而且这个坑很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