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南北之争(3 / 4)

是有心事?”

吕夷简面露难色道:“确实有一桩心事。”

他在担心他的姐夫鲁宗道。

旋即,吕夷简借着机会将那天发生的事告诉了王曾。

听完他的讲述,王曾沉默半晌。

王曾深受李沆和王旦的影响,为政风格更加倾向于‘因循无为’,秉承祖宗之法。

所以,他对鲁宗道的言论不是很喜欢。

就在这时,王府的管家急匆匆的赶到八角亭。

“相爷,宫里来人了。”

听到这话,王曾和丁谓打了声招呼便起身向着前院赶去。

约莫一刻钟后,王曾又重新回到后院。

“王相,可是宫中来了什么旨意?”

吕夷简仍然等在八角亭,眼看王曾回来了,他不由问道。

“嗯。”

王曾点了点头:“太后遣中使过来询问,有没有适合教导官家的名师。”

听到这话,吕夷简默然不语。

该来的还是来了。

王曾微微一叹:“坦夫,其实贯之(鲁宗道的字)不去宫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wap..com

不论如何,鲁宗道也是他们自家人。

哪怕王曾和鲁宗道的**观念不同,该保,还是要保的。

“也是。”

吕夷简叹了口气:“我姐夫确实不太适合去宫里教官家。”

“对了,王相,你推荐了何人?”

“知兖州,孙夕郎。”

(备注,夕郎是给事中的别名,此时孙奭的职位是给事中、知兖州,给事中是寄禄官

寄禄官:相当于确定俸禄、官品、衣着等的阶官,对比现在,相当于享某某级别待遇)

听到这个名字,吕夷简既感到意外,仔细一想,又是情理之中。

孙奭,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太宗朝时,孙奭便在国子监担任直讲,随后又先后修订勘正了《五经正义》和《七经正义》。

(孙奭的资历,搁到现在,大概相当于高考教材的主编)

单论经学,无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