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减税难(2 / 4)

汉世祖 芈黍离 1557 字 2023-04-23

:“河西虽然置道归治不长,但过去的这些年,已然实行过安抚政策了。根据开宝税制,西北诸道两税配额,已然有过调整,河西更有重点关照。

论偏远,论穷困,比河西不如的也有,朕若是允了今日之请,予以额外优待,那来日其他道州同样上请,这个要减税,那个要免赋,朕如何回应?

国家财税降低了,中枢支配的钱粮缺少了,朝廷如何维持,军队如何供养,那些利国利民的工程设施如何修建......”

虽然自当政以来,刘皇帝数度此诏下恩旨,减少百姓负担,提高黎民生计水平。每逢灾害,减免受灾害州县税赋更是常有的事。

然而,若是仔细剖析,就可以发现,爱护百姓,体恤黎民,其中有很大程度都是为了树立人设,以收买人心。

刘皇帝的惠民政策,从来都是一步一步来的。拿减轻税赋这一项来说,往往是在国家财政良好,抑或百姓负担到一种接近危险的程度,方才果断大方。

当年他初继位,实行乾祐新政,就废除了大量的苛捐杂税,但那都是些过于不合理乃至荒诞的税法,比如结婚、出殡、乞讨等等。而在正税方面,也只是象征性的减少,让人看得着希望罢了。

仅王章实行的“省陌”、“省耗”二法,就从百姓手中剥削了大量的钱粮,赚取了大量“差价”,也是持续了近五年,到收取淮南之后,方才调整。记住,是调整,不是废除,税收过程中造成的省耗,一直都是由纳税人买单的。这点到开宝七年,都没有实质的改变。

国初的艰难,财政的拮据,如今想来,都觉不可思议,当初是怎样熬下来的?可以讲,大汉前期的发展强大,就是靠着内部剥削,挖掘潜力。

在乾祐时代的前十年,大汉百姓的日子用艰苦还形容,是没有什么疑问。直到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天下渐成一统,内部造血能力也逐渐恢复正常,方才开始改善。

而大汉百姓迎来真正的好日子,还得是进入开宝年之后。当初制定的那一系列开宝新政,才是真正的惠民、爱民。

>

在税收的问题上,刘皇帝也素来是理性的,少有因为你一请,我一奏,倒倒苦水,就是轻易允诺的。这也算是他一贯以成的风格了,如非必要,非成例,绝不轻易降税。

这也是对驳回卢多逊奏请的根本原因,不能因为河西偏远困难,军事意义重大,就表现得偏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