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银州叛乱(2 / 4)

汉世祖 芈黍离 1263 字 2023-04-23

这些年,夏绥地区冲突断,就是明证,当年的夏州党项人叛乱,就是矛爆发的一种表现。

而没有发生太大的动乱,也是迫于朝廷的强权,以及严密的监视控,但不满的情绪却始终在积累。

且在拓跋李氏被举东后,党项部族在朝廷的分化下,渐成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自然好对付。

朝廷对拓跋李氏在党项人之间的响,确实有所消除,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想要将其近百年的影响给拔除也不是容易的事)

再加上,着廷政策的改变,越发强硬的态度,越发严厉的管制,坏传的做法,也得一些党项部民开始怀念起定难军统治时期的日子。

尤其是一些党项族、老人,二十前,地舒适,整个夏绥都是他们的地盘,他们种地放牧,没有严厉的管束,没有汉人来夺生存的土壤,没有官府来分润西北盐池的利益。

但如今是什么情况,民不聊生,饱受欺凌与压迫,越是经历过难军时代的党项老人,那种感触就越深。

因此,在夏绥地区的党项人,大多数人对于朝的统治,都是心怀不满的,哪怕是一些新成长起来的轻人,也难免受到老一辈人的影响。

在这样现状下,李继迁这样一个拓跋李氏的嫡系子孙返回西北,高举“义旗”,能够造成的(本章未完!)

第139章银州叛乱

温馨提示:为防止内容获取不全和文字乱序,请勿使用浏览器(App)阅读模式。

影响,绝不是一般够比拟的。

再加,李继迁的先祖乃是“党项战神”拓跋思忠,也一面可以竖起招徕部众的旗帜。哪怕是事上拓跋李氏对党项人的影响力并不像当年那么强,但做了符合民意的举动,也能获得不小拥护)

>

有这些考量在里面,刘皇帝如何能不恼火。李继迁当然不被刘皇帝放在眼里,但这个总归是有些“名声”的,毕竟是“西夏”的奠基人,宋形势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仍旧难免让他多几分警惕。

为关键的,他明明对党项人已经足够警惕了,甚至使出底抽薪的办法,把拓跋李氏尽数内迁,并严防死守,仍旧出现了这样的漏洞,这就更让刘皇帝愤怒。

他只得,是有人不把他的训诫当回事,对他的政策执行不力,有人懈怠渎。再加上这一的种种顺,各种风波,经让刘皇帝十分敏感了,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