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这就是真相?(2 / 4)

汉世祖 芈黍离 1623 字 2023-04-23

阅读起来,读了一段,便抬头道:“写得不错啊,但颇有见地!”

赵普:“请殿下阅览后半段!”

刘旸再度埋头,很快,蹙起的眉头把好奇、疑惑都挤掉了,甚至连眼神都显出几分凝沉,缓缓抬头,吐一句话:“这个徐士廉,怕是自负过头了吧!陛下的功绩,需要他评价?朝廷的大政,他一个小小士子,也敢胡乱指责?当过县吏,会些刀笔,便以为能指点江山了?”

“殿下息怒!”赵普客套性地出言安抚。

察觉自己失态,刘旸也听劝,迅速收敛心神,低头又浏览了一遍徐士廉的策论,人也再度冷静了下来。

显然,能让太子都绷不住,徐士廉这篇文章,很不一般。论乾祐开宝之治,这個论题很大,很多士子在做论的时候,都选择其中段、一事、一政来做论述。

但是,也不免有才情卓著者,如武济川、宋准、徐士廉这样的人。武济川是没有保留地吹捧赞誉,突出文采,也显示见识,那样一篇文章,哪有考官敢给低分。

徐士廉则不然,这个要特立独行,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评价乾祐开宝。对于刘皇帝的功绩,也是认可的,尤其是乾祐时代的统一,也是大唱赞歌。

但是,在肯定的基调中,也搞出了些新花样,比如明确地指出乾祐时代大汉平民百姓之疾苦、税赋过重、徭役过重。

比如刘皇帝在诸多制度上的改革,不遵孔孟,不敬圣人,也点到了科举对天下士子,尤其是寒门士子的不友好。

还有,刘皇帝御武臣宽容,对文官苛刻,虽然实情并非如此,但对于很多从乾祐时代便一路走过来的文人而言,就是这般。

>

至于开宝年之后,徐士廉指出的问题就更多了。什么大封功臣,待遇过厚。什么屡兴刀兵,攻伐不已,为一些入不敷出的穷鄙之地,浪费国力。至于铺张浪费,贡物不断,则属小事了。

徐士廉的想法落于纸面,话可能要隐晦些,但字列之间,那喷薄之意,自是跃然于阅卷人眼帘。

刘旸沉吟几许,抬眼瞧向赵普以一种请教的口吻道:“依赵相公之见,这徐士廉作此文,究竟是特立高标,以博人关注,还是一片赤忱,大胆直谏?”

“不好说。”赵普轻叹道:“老臣到目前为止,也只见过此人一面,实在不了解!”

停顿了下,赵普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