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局势骤急变(3 / 4)

赵旭的声望,为大楚效力,完颜宗翰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居然答应下来,却成了他最大的一处失算。说到底,是让张大梁组团给忽悠了。

催缴根括银,赵旭鞍前马后,各个亲王府都留下了足迹和骂声,册立新君,又是上下串联,恩威并使,第一个提出张邦昌为新君唯一不二人选;三是上书二帅,表面心迹,愿意留下辅佐新君过渡维稳;最关键的是,太上皇和当今官家赵桓,曾公开大骂赵旭“数典忘祖、赵氏耻辱、剔除宗碟、永不回返”……

所有这些,都是在忽悠,这才让完颜宗翰上了一大当,不仅留下了开平郡王赵旭,还给了一个参议的身份,虽然这个“政协委员”没有在**要害部门任职,也没有军权在手,但,完颜宗翰好像忘了一件事,开平郡王,也姓赵。

海量的军情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到张大梁手里,他集合了靖安司情报处全部的力量,诸类区分,按甲乙丙丁四类,分类飞送南京应天府赵构的前线指挥部。

第二批北返队伍一出动,雷远就知道了,因为临时起意,完颜宗望再次抽调雷远担任前锋,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估计还是因为雷远能数次死里逃生,这次又是走的东路。

上次第一批完颜宗翰的弟弟完颜宗宪(金人叫阿懒)押运着搜刮来的典籍、书籍、礼器,装满了一千多辆牛车,从阳武渡河北上,实际上是探探路,车上张扬着大宋皇帝的旗帜,却很安全的过了两河路,并且捎信回来,以示道路畅通安全。

但这份安全,是赵构刻意给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前敌指挥部,由谁押运,押运的都是什么,走哪条路线,可以说,赵构比完颜宗翰还先知道。信息化作战的理念,赵构的六个军团已经初步形成,而金兵的消息,还来源于传统的斥候侦探,但面对赵构各个军团的特战大队,又完全不对等,这又叫不对称战争。

赵构曾放言:“来的时候我还没来,什么时候走,我说了算!”

北归路上,小规模的大宋“乡兵”多次试探性进攻无果后,完颜宗宪让手下回报宗翰“北路平安,只有少数散兵乡勇窥伺,不敢多有骚扰。”

就是这么一条消息,让完颜宗翰下令第二批押运队伍启程北行。

雷远在第一时间把情报送给张大梁,完颜设也**五千大军,押运着三百多辆大车,出阳武,过酸枣、走胙城过黄河到卫城,通行无阻,

这个时候,完颜设也马得到完颜宗翰的军令,在淇县休息一天,等待第三批押运车队汇合后,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