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商战啊,就是如此平平无奇(3 / 3)

排练……

没毛病吧!

船队内,更有一艘艘小一号的战舰,喷吐着黑烟,却无帆无桨,横行海上。

这是汉都均州船械局的新产品。

按照这时代的标准,叫做三千料船。

(因为清朝之后,除了经史子集之外的历史资料,几乎全部被毁。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料”,究竟代表着什么?

目前有三种主流说法:一,载重;二,容积;三,制造木料。

根据对已经出土的宋、明船只测量,料极有可能就是容积。

也就是从甲板以下,到舱底的容积。

1000料,折合10立方丈。)M.

这些船,并非是这时代惯用的漆刷成大红色。

朱由检规定:今后汉都船械局出产军用船只,全部漆成灰蓝色。

这些喷吐着黑烟的船只,前端是尖锐的鸟喙状,倾斜着挑出水面。

后端则是平齐的设计。

船身两侧,有两个巨大的明轮,溅起片片水花。

明轮实际上出现的很早。

早在418年,就发明出了明轮。

南北朝时,祖冲之根据这个发明,改进后,发明了千里船,使用的动力则是牛。

唐朝时,李希烈叛乱,身为李世民五十孙的李皋,再次拿出明轮船。

1161年,梦想“立马吴山第一峰”的金国皇帝完颜亮,亲率40万大军杀奔南宋,却被虞允文的明轮船(当时叫车船)打得大败。

1168年,史正志制造了载重200吨的大型明轮船。

1862年,英军进犯吴淞口,嘉兴县丞龚振麟,依据私自保存下来的古籍,制造了5艘明轮车船,参加了吴淞口保卫战。

此战虽然失败……

然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关于明轮船的讲述中,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写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种船(明轮船)在中国肯定流传下来了……”

李约翰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沦落世界之林最底层的华人,并不知道。

但是,经过一次次文物出土,让华夏得以正本清源后……

我们终于明白了……

在这个不曾遭受了清廷故意焚毁科技的时空,明轮船,再一次出现在了长江上。